科技赋能乡村,青春助力振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安徽新华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组建“志电先锋”青年实践团师生,于7月3日前往六安市霍邱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围绕科技助农、科普教育、产业调研等主题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智艇探水显身手,科技助农促振兴
7月3日,团队抵达孟集镇后,首先与中心店村委会及村民代表进行了见面交流。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团队成员了解了孟集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村民们对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科技助农寄予了厚望。

会上,团队分享了无人艇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提出利用无人艇进行智能灌溉、水质监测、撒料作业等设想,引起了村委会的浓厚兴趣。双方就合作方式、应用场景等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共同推进无人艇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试点应用。

随后,团队走进田间地头,实地走访村民,倾听农户心声,真切感知乡村发展的脉动。此行“重头戏”在于运用前沿科技解决实际问题——学院睿航团队成员娴熟操作专业无人艇,对支撑虾稻共养模式的关键池塘进行了全面、高效的水质监测。这项精准的调研工作,为当地优化生态种养模式、保障水环境健康提供了宝贵的实时数据支撑和科学分析基础。


二、启迪童真好奇心,点亮乡村科学梦
7月4日,团队在孟集镇中心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儿童参与。活动中,团队成员利用携带的科普用具,如机器人模型、无人机模型、科普实验箱等,为孩子们进行了现场教学展示。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互动,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此外,团队还向孩子们介绍了无人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并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孩子们被无人机在空中灵活飞行的姿态所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活动结束后,团队向孩子们赠送了两台简易无人机和各种科普教育书籍,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团队成员开展了防溺水知识普及活动。通过播放防溺水安全教育视频、讲解真实案例、教授防溺水自救互救方法等方式,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和预防的重要性。同时,团队还向孩子们发放了防溺水宣传手册,叮嘱他们要牢记“六不准”原则,远离危险水域。

下午,在孟集镇中心村,团队还对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进行了慰问。团队成员与留守儿童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他们辅导功课、陪他们做游戏,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同时,团队成员还为留守老人送去了生活用品和慰问品,帮助他们干农活、打扫卫生、检查电器安全等,与他们拉家常,倾听他们的心声,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三、产业探访,解码乡村振兴“鹅”动力
7月5日,团队前往花园镇,对当地的特色产业——肥鹅肝产业链进行了深入调研。团队前往牧康鹅业进行调研走访,在厂方负责人引导下,队员们详细考察了鹅养殖、深加工链条及市场销售布局。令人振奋的是,该鹅厂不仅自身发展稳健,更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关键引擎。厂内吸纳本地劳动力50余人,有效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难题,显著提升了家庭收入;其稳定的原材料需求,更联动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鹅养殖业,形成了“企业+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为花园镇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续的“鹅”动力。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对肥鹅肝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提供技术培训、搭建销售平台等方式,帮助企业和养殖户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政府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和养殖户采用绿色、环保的养殖和加工方式,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

基于调研结果,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肥鹅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例如,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开发多元化的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等。团队的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可,表示将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予以参考和应用。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与村民和地方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伟大意义和时代使命,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成员不畏酷暑、不辞辛劳,积极投身于科技助农、科普教育和产业调研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团队的科技助农、科普教育和产业调研等活动,为当地农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支持。无人艇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科普教育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产业调研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和担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