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书写时代华章 合肥经济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丰硕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暑假期间,合肥经济学院组织百余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千余名学子深入江淮大地,在红色教育、文化传承、支教帮扶、敬老爱老、科技助农、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开展实践服务,取得丰硕成果。
赓续红色血脉。29支队伍聚焦红色教育,财会管理学院“寻红色足迹,调研乡村变革”实践队赴滁州,参观新四军第二师纪念馆、半塔革命纪念馆,感悟革命精神;外国语学院“红心筑梦,薪火相传”实践队赴岳西县,在王步文烈士故居和“初心使命馆”体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


守护非遗文化。31支队伍致力于文化传承,文法学院“竹乡法韵”实践队深入探究徽砖文化底蕴;金融学院“茶墨徽州行”实践队赴绩溪县上庄镇,在振兴徽雕厂观摩国家级非遗徽州木雕,青年学子成为非遗的“活态载体”。


播撒知识火种。19支队伍开展支教帮扶,校团委“智汇宿州行动派”实践队在埇桥区凤池社区开设多彩课堂,激发儿童探索兴趣;“童心圆”实践队在蕲县镇忠陈村实施“麦田里的守望者乡村教育计划”,提供文化、美育、安全等多元化教学,并获得当地媒体专题报道;“蝉鸣书韵”实践队深入磨店乡王圩社区,为双职工家庭的23名青少年儿童开设暑期托管班,建立“教育帮扶+文化传承+法治启蒙”多元化课程体系,赋能儿童成长,助力基层社区治理。



情系桑榆晚景。17支队伍关爱老人,校团委“暖阳下乡·爱聚古泉”实践队在宣城市古泉镇开展反诈宣讲并暖心陪伴;智能控制学院“星野燎原”实践队在定远县靠城路社区开展“爱满靠城·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计划”,为老人打扫、送物资、话家常,丰富精神生活。



绘美乡村画卷。多支队伍助力乡村焕新,艺术设计学院“绘梦乡野”实践队赴广德市邱村镇,结合当地特色创作精美墙绘,农房变身风景画廊;校团委“桐心筑梦乡村行”实践队在桐城市双港镇山明村绘制“垃圾分类指南图”,将环保理念绘入乡土。


科技赋能乡村。15支队伍开展科技助农,信息工程学院“探访改革热土,赋能乡村振兴”团队赴凤阳县小岗村,在直播带货的同时,讲述“改革第一村”故事,以数字力量续写改革精神;“义心乡行,青芒双助计划”实践队赴涡阳县义门镇,探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苔干的制作技艺,体味传统匠心。


筑牢安全防线。33支队伍普及安全知识,校团委“休宁沃土,青春耕梦”实践队在回溪村聚焦粮食安全,通过课堂和游戏引导儿童珍惜粮食;信息工程学院“青春振乡之旅,初心助农之途”实践队在绩溪县金沙镇化身“防骗宣传员”,用方言和案例为村民讲解防诈技巧。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规模大、覆盖广、成果实。千余名学子的足迹遍及全省15个地级市,多支队伍获地方认可表彰,多项活动被官方媒体报道。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该校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在广阔天地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淬炼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史帆 单桂凡 吴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