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民歌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是植根于滁州南谯地区的传统音乐瑰宝,承载着地方的红色历史与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9 月 29 日下午,“金玉滁菊杯” 首届南谯民歌大赛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大赛由该校联合南谯区文化和旅游局、滁州市金玉滁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该校组织人事处、宣传统战部、基础教学部及团委协办。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市文旅局、南谯区委宣传部等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本次大赛汇聚了全区各镇(街道)及高校的23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大赛设置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经过激烈角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美育教师张菡喆荣获一等奖。
此次大赛是该校推动“非遗传承+美育实践”深度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校地协同的创新模式下,师生与民间艺术家同台合作,以“歌+舞+剧”等综合艺术形式对传统民歌进行当代化演绎,既保留了质朴的乡土韵味,也融入了鲜明的青春气息。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同台竞艺、双双载誉。其中,基础部美育教研室教师张菡喆凭借作品《幸福生活奋斗来》一举夺魁,学生李婉云则以《罗师长来到红山洼》荣获三等奖。此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已在多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原创舞台剧《龙潭讲学》在省级比赛中斩获一等奖,教师张菡喆以《罗师长来到红山洼》获滁州市第十三届“民生杯”一等奖,这一系列成果,不仅是学校构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思政格局的生动体现,展示了教学相长的育人实效,也是美育教学“研究—创作—展演—评价”全链条育人模式的扎实印证,充分彰显了学校在非遗传承与美育领域的深厚根基与蓬勃活力。
本次大赛是学校深化"双高建设"、推进美育创新的重要成果。校地双方将持续共建非遗传承基地,构建"非遗+美育"育人新范式。推动南谯民歌从乡野走向校园、从传统走向现代,为学校 “双高校” 建设与美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