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备考 - 成考问一问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考前模拟试题

2025-06-22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选择题:

  第1题单选 《陈情表》是一篇(  )

  A.书信

  B.小说

  C.辞赋

  D.奏疏

  第2题单选 下列作家中,是作品具有独特的“含泪的微笑”风格的作家是(  )

  A.屠格涅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培根

  第3题单选 柳永《八声甘州》贯穿全词的句子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B.叹年来踪迹

  C.不忍登高临远

  D.想佳人妆楼长望。

  第4题单选 <马伶传>本文是一篇(  )

  A.人物传记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说理散文

  第5题单选 《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的诗集(  )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艾青诗选》

  D.《旷野》

  第6题单选 文学研究会在京成立于(  )

  A.1923年

  B.1921年

  C.1920年

  D.1925年

  第7题单选 《陈情表》中“结草”典故出自(  )

  A.《国语》

  B.《战国策》

  C.《诗经》

  D.《左传》

  第8题单选 奠定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是(  )

  A.《槐园梦忆》

  B.《雅舍小品》

  C.《雅舍谈吃》

  D.《实秋杂文》

  第9题单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自于(  )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第10题单选 下列文章中属驳论文的是(  )

  A.《论毅力》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阅读题: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原来气是动的,可以变化。我们常说志气,志是心之所向,可以在四方,可以在千里,志和气是配合着的。节却是静的,不变的;所以要“守节”,要不“失节”。有时候节甚至于是死的,死的节跟活的现实脱了榫,于是乎自命清高的人结果变了节,冯雪峰先生论到周作人,就是眼前的例子。

  问:(1)这段话可分为几层意思?它们的关系如何?

  (2)这段话的论点是什么?

  (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2、 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要塞既下,主力既破,其余一切就望风披靡,不攻自下。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如果虚耗兵力于无战略性的地点,等到自己的实力消耗尽了,敌人的要塞和主力还屹然未动,那还能希望打什么胜仗?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问:(1)请概括这段文字的论点。

  (2)作者以“用兵致胜”的要诀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3)文中所引的两句诗属于何种论据材料?这两句话的内容与论点构成怎样的关系?

  (4)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哪几种认证方法?

  3、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完与整是相因的,整一才能完美。 安排文章材料, 在许多意思并存时,想产生整一的印象,它们必须轻重分明。文章无论长短,一篇须有一篇的主旨,一段须有一段的主旨。主旨是纲,由主旨生发出来的意思是目。纲必须能领目,目必须附丽于纲,尊卑就序,然后自能整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一篇文章的主旨应有这种气象,众星也要分大小远近。主旨是着重点,有如照像投影的焦点,其余所有的意思都附在周围,渐远渐淡。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这段文字的谁有什么特点?

  (3)这里运用哪几个比喻?

  4、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从上面的话看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所以我们只略谈原理,不像一般文法修辞书籍,在义法上多加剖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知道文章作法,不一定就做出好文章。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整齐易说,变化则全靠心灵的妙运,这是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

  问:(1)这段话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引用“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说明了什么问题?

  (3)“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与整齐”这句话是如何说明论点的?

  5、分析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问:(1)请分析“尝”、“吞下”、“咀嚼”、“消化”几个动词的实际含义?

  (2)请说明这段话的修辞效果。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2、当前学历

3、提升学历目标

4、意向学习方式

报考所在地
*
*
*
- 声明 -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首页 考生自助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