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研究生学术成果分享与思想碰撞,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创新,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由共青团重庆大学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研究生会承办,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团分会联合协办的“博闻启思,研途共进”研究生博硕论坛于2025年3月27日在重庆大学A区研究生院108报告厅隆重启幕。本次活动通过“线下研讨+线上直播”的方式,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共吸引我院线上线下参与者逾300人次。
本次论坛非常有幸邀请到五位在各自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优秀研究生进行学术分享,他们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默涵,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金彦林,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高茂胜,资源与安全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魏成才,以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任繁。让我们迎着轻柔的春风,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共同聆听学长学姐们的智慧之声,以学术为媒,在知识的春风中汲取智慧养分,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共同成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默涵以自身经验分享论文写作与投稿要点,以及研究生时间管理技巧。她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她的研究方向,以及她在硅藻土基微胶囊摩擦学方向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在中科院1区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随后,她从文章类型、期刊选择、写作技巧、创新性及图表格式等多维度,详解论文写作方法,帮助同学们明晰“科研”与“发论文”并非等同概念。同时,着重指出发表论文时需依要求修改稿件,留意返稿时间与态度。最后,学姐结合自身读研经历,分享合理的时间管理方法,强调面对诸多项目时,保持良好“心态”至关重要。李默涵学姐凭借其丰富的论文写作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为同学们在漫漫读研路上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金彦林分享了他在创业和求职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早在本科时期,他便凭借非凡的勇气与智慧,成功创立公司,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他拥有极为敏锐的财经洞察力,如同嗅觉敏锐的猎手,总能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并巧妙结合自身特长,将这些热点转化为创业的宝贵机遇。在求职经验方面,他更是毫无保留。从简历制作到面试技巧,他都进行了深入且细致地分享。在讲述面试环节时,他将各种复杂情境抽丝剥茧,无论是面试中的棘手问题,还是技术能力测试的关键要点,每一个环节他都为大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金彦林师兄凭借多年创业与社会历练,凝练出的经验,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实操性极强的行动指南。
电气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高茂胜从研究背景、学术贡献、研究成果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分享了他在“学科竞赛”中的比赛心得。高茂胜学长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最优潮流数据驱动求解高可信度样本集构建方法、深度内嵌物理模型的最优潮流图卷积神经网络构建方法等课题,并向我们展示了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他读博期间接受的项目工作。随后,重点介绍了他代表重庆大学参加2023年第五届电力调度AI应用大赛,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0多支队伍中获得第二名的故事,并借此让同学们了解了“电力调度AI应用大赛”,以及比赛的心得及注意事项。最后,高茂胜学长指出科研要有方向,学习要有目标,做事不要畏惧。高茂胜学长的演讲思路清晰,不仅让同学们意识到科研竞赛的重要性,还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了清晰的认知。
资源与安全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魏成才从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分享了他的科研成果与国奖心得。他不仅在科研上认真钻研,在平时学习中也是勤奋刻苦,他在读研期间取得了专业第一的好成绩,这也为他成功获得国奖奠定了基础。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可燃气体爆炸火焰-压力演变机制及传播动力学研究。最后,他从论文写作、时间规划和读研期间该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等多方面指导同学们如何度过一个美好的研究生生活!魏成才学长的经历丰富而精彩,在他的指导下,相信同学们对研究生生活的规划将更加清晰、精彩!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任繁从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方面介绍了“潜热储能系统强化换热设计与应用”。在“碳达峰,碳中和”和21世纪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未来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任繁学长向我们讲述了热能存储、电化学能存储、机械能存储技术等储能技术的优势与劣势,并详细介绍了潜热储能技术,在该技术背景下,引出了研究对象“相变材料技术应用”,并详细介绍了他在“雪花翅片套管潜热系统蓄/放热综合优化、正弦波纹管强化换热、纳米颗粒强化PCM换热”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最后,师兄根据他的科研经验,指出做科研的目的是认知突破,论文的本质是讲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任繁师兄的精彩分享,让同学们对热储能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对于科研和论文写作也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在本次“博闻启思,研途共进”研究生博硕论坛活动期间,同学们沉浸于各位学长学姐精彩纷呈的分享之中,并积极主动地与学长学姐展开深度互动,踊跃举手发言,提出了一系列紧扣学术与实践的问题,涵盖领域广泛,思考角度多元。面对同学们的踊跃提问,他们从容不迫,以独到的见解和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出了精准且实用、极具针对性的回答,犹如为同学们在学术与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盏明灯。
至此,重庆大学2025年春季研究生博硕论坛活动圆满结束,虽然活动落下帷幕,但那些在讨论中迸发的灵感、在主题沙龙里沉淀的思考,都将化作滋养学术生命的养分,伴随每一位参与者在科研道路上勇毅前行。
博闻以启思,沿途共成长。让我们带着这份学术的热情与探索的勇气,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文/袁梦玲、宋世杰、崔学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