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1日期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万里“荣”情,“昌”学笃行社会实践团秉持教育初心,在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檬梓桥社区与当地儿童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在理想信念教育模块中,实践团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融入课程设计。通过生动鲜活的党史故事替代抽象的理论说教,使青少年能够真切感受到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
道德情操培养环节采用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创新形式。在“不倒森林”等团体活动中,参与者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协作技巧,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团队关系。传统扎染课程则被赋予了深刻的教育意蕴。这种寓教于艺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与包容。
在知识传授方面,实践团通过激光笔与纸杯镜片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观察声音的振动,在探索中揭开声音的奥秘。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绘本阅读活动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对话平台。音乐课程选取经典曲目《送别》,通过系统的声乐训练,使学员逐步掌握演唱技巧,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值得关注的是,教育关怀始终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手工课程中,面对学员的操作困难,志愿者始终保持平视姿态,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员的专注力与自信心。
实践团成员们以手为媒,以心传心,在扎、染、绘、塑间,践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誓言,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让劳动之美、文化之韵、创造之乐悄然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本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教育家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价值。作为教育事业的践行者,他们将继续秉持专业态度;作为心灵桥梁的构筑者,他们愿以微薄之力点亮更多希望之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