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应对人口变动应加快积极性调适改革
2025-04-27 15:05:0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少子化倾向成为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该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多向度讨论。教育作为社会运行的子系统,与人口发展存在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为应对少子化时代挑战,基础教育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求变?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前置性规划?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江净帆教授表示,应对少子化问题,绝对不能简单以合并学校、削减教师等方式消极应对,而应放置于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任务之下,将适龄学生减少与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教育迭代提质结合起来,以积极性调适变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她看来,少子化人口发展趋势为我国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以我国小学为例,呈现出学校总数下降、学生人数增长、教师数量增加、生师比下降等显著性变化特征,而由于人口出生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具有梯度传导效应,随着出生人口的锐减以及城乡人口流动将会进一步梯度传导至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并产生系列影响,基础教育领域亟需未雨绸缪、科学规划,及时研判并启动相应的调适性变革。

  一是稳妥推进城乡小学布局调整。江净帆教授表示,因为不断城镇化的原因,我国将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城里挤、乡下空的典型特征,因此要做好教育资源的综合性调整布局,基于合理预测在城区适量增设小学、同时稳妥推动乡村学校的撤并,将乡村闲置校舍用于建设辅助教学点,或者调节使用于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等公益事业。

  二是探索试点义务教育学制改革。在江净帆教授看来,学制改革并非简单的学习年限调整,而是作为学校教育的机理性系统优化。当前,我国可探讨打破小学与初中壁垒,试点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拉通设置,有效缓解小升初的学习压力,同时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回归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推进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变革。经过比较分析,江净帆教授团队发现我国小学的班额设定及生师比与经合组织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班额虽然也在逐渐下降之中,但当前的班额仍未足以让多元化教学形式和学生主体性学习成为常态。因此,她建议进一步缩小班额、降低生师比,将小班化教学与基础教育的高质量转型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秧田型的固化教学空间,让教师在更多宽适灵活的教学空间和充足延展的个体化教学时间中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是加强教师队伍科学弹性配备。在江净帆教授看来,随着人口出生率降低和城镇化持续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城挤村空”的现象日益严重,可以通过持续完善教师编制制度、构建弹性教师流动机制、增设必要教学辅助岗位来有效保障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五是推动教师教育持续创新发展。江净帆教授表示,少子化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的积极性调适改革,无论是学制改革还是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推广,都需要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推动教师教育的持续创新。她建议持续推进基于全人启蒙的小学全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蒙学教育、养成教育的积极思想有机融入到儿童早期启蒙教育中。

  文/魏显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