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移通学院的校园荷塘畔与该校别都书院劳动教育广场上,一场以“荷叶田田·藕趣横生”为主题的书院“家”校园荷塘文化节火热启幕。这场融合劳动实践、美食创作、非遗传承与公益行动的青春盛宴,以“耕读”为笔,在秋日的校园里绘就了一幅生动且富有意义的育人画卷,吸引了广泛关注。

泥塘里的“劳动课”:师生共耕,收获成长
清晨的荷塘边,17支队伍、200余名师生与教职工家庭化身“采藕小分队”,在淤泥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挖藕大战”。现场,不时传来兴奋地呼喊:“我挖到一根超大的!”“小心别把藕掰断啦!”欢声笑语中,师生们触摸泥土、认识莲藕,在泥泞中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让荷塘成了最生动的“劳动课堂”。各团队为争夺“年度藕王”使出浑身解数,最终满载而归。活动期间,师生们纷纷用相机定格“藕遇高光”的瞬间,泥点子与笑声齐飞,一个个“限定小泥人”成为这场劳动实践最鲜活的注脚。

文化里的“传承课”:笔墨剪纸,非遗新生
荷塘边的文化体验区,重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特邀专家李本森坐镇长案,为师生们指点书法笔法、讲解绘画技巧。现场,一位学生清亮地问道:“李老师,您看我这‘荷’字写得如何?”这一问题,道出了文化体验区的火热氛围。古老的技艺从书本走向实践,师生们在提按转折间感受文化脉动,在笔墨剪纸中坚定文化自信。指尖传承技艺,心中厚植情怀,这场文化体验让非遗不再是遥远的符号,而成了可触可感的青春记忆。

厨房里的“公益课”:佳肴飘香,爱心传递
长街藕宴上,32道风味各异的藕类美食惊艳亮相。桂花糯米藕的香甜、莲藕排骨汤的醇厚、麻辣藕片的火辣……各团队根据抽签结果大展厨艺,将亲手挖出的莲藕变成餐桌上的美味。现场,有学生兴奋地说:“这藕是咱们亲手从泥里挖出来的!”围坐共餐时,师生们品尝的不仅是佳肴,更是对劳动的致敬。小厨房里,同学们化身“小店长”,热情推销莲藕和烹饪成品,将劳动的收获转化为温暖他人的力量。公益营销区里,爱心与美味同频,让这场文化节多了几分温度。

实践融合的“成长课”:耕读传家,青春回响
从“泥塘副本”到“厨神体验卡”,这场从“荷塘”到“课堂”的创新探索,生动诠释了“耕读”这一古老而历久弥新的育人智慧。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90%的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建设了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实践基地。各地各校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形成了政府统筹、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秋日的荷塘因劳动而生机勃勃,校园的长街宴因欢笑而温馨动人。教育不只在课堂,成长发生在每一个实践的瞬间。重庆移通学院以荷塘为卷、以实践为课,让青年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在文化中坚定信念,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