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智慧矩阵”赋能中药材!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团队创新黄精种植技术
2025-04-14 15:29:00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近日,在重庆举行的首届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现场,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精植兴农”项目团队带着种植黄精的新技术亮相展会。该团队用科技力量破解黄精培育和种植难题,探索中药材产业现代化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精植兴农”项目团队由中药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院的教师、学生10余人组成。

  黄精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有1700多年的种植历史。符合重庆山区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非农经济作物的趋势。但黄精种植存在种子品种杂、育苗周期长、成才培育难等问题。

  “黄精根茎繁殖通常需要2-3年,种子繁殖则长达5-6年。种植者必须持续投入土地、肥料和劳动力等。”学校双创中心指导老师陈鸣利介绍,长时间的田间管理工作,如施肥、除草和灌溉,不仅增加种植者的经济负担,还面临资金回收周期长的问题。

  从2021年开始,团队开始在种子培养技术、育苗智能化培养、智能环境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尝试。团队采用三大核心技术构成“智慧矩阵”。一是种源突围,通过秋水仙素(一种化学试剂)诱导培育出四倍体种苗(比两倍体种苗黄精量更高、成材周期更短);二是“时间魔法”,用赤霉素、六苄基腺嘌呤与水杨酸的三重激素浸泡配方,打破种子深度休眠的桎梏,让需要18个月的自然萌芽过程压缩至60天;三是数字赋能‌,采用集成北斗定位与地形传感器的监测网络,结合无人机定期巡航、需肥量预测模型等智能化管理,在彭水、石柱等试验基地,这套系统使化肥使用量减少30%,产量增加65%。

项目负责人与陈士林院士合照

  “用数字技术破解‘靠天吃饭’难题,这是中药材种植的发展趋势。” 在中药产业互联互通大会现场,中国中药材创新联盟理事长陈士林院士高度肯定团队的工作。 

  目前,在团队的种质资源库里,正在用2000份黄精种质材料开展对比实验。重庆市农科院副院长谭平表示,双方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中药材种植标准化。

  “团队已获得3个实用新型专利、1个软著,还有1个发明专利在申请中。”陈鸣利介绍,团队正探索建立“企业订单+科研育种+农户种植”模式,打通全产业链。目前已与华润三九等企业深入交流,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项目团队与柯院士合照

  类似于“精植兴农”的创新团队,重庆能源职业学院还有“纸韵宗谱”“蓝擎焕气”“振振有磁”“钠氟新材”“池赋芯能”等团队,他们都是学校基于科创园“四维融合、五阶递进”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孕育的创新团队,正以青年一代的智慧与努力,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助力职教改革与科技自立。 

文/王爱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