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战略背景下,农业机械尾气排放是环保攻坚的一个“隐形战场”。《通往农业碳中和之路》报告显示,传统农机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总量的17%,其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
日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混动农机电池项目团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级混动智能拖拉机电池包,助力农业机械绿色转型。
农机项目团队成员(左一)向王甲云副司长(左二)介绍产品
“柴油机一响,黑烟呛得人睁不开眼,机器干半天活儿就得歇火散热!”早在2021年,团队负责人刘波在重庆江津吴滩镇蔬菜基地调研时,村民这番话刺痛了他。
据了解,目前我国农机保有量超2亿台,年消耗柴油超4000万吨,尾气排放颗粒物浓度是国六标准汽车的5倍。“必须让农机扔掉‘油老虎’帽子!”刘波暗暗下定决心。
团队通过走访田间、车间一线,调研行业企业痛点难点,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测试、调整,最后在付乾教授指导下,团队锚定混动电池方向。
“农机繁忙的时候,要持续两三个月工作;车辆也特别大,对电池功率释放要求较高,对电池的远程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学校双创中心指导老师陈鸣利介绍,由于农机振动强、粉尘多、使用前后温差大,不仅电池散热慢,也导致电池状态监控不实时、不准确。
项目负责人刘波在车间审查
团队受植物根系启发,将传统的“井字形”散热板改为树状分形结构,利用分叉通道优化流体路径,提升冷却液流速,散热效率提高35%。
“就像树根吸收水分一样,热量被快速‘疏导’到每个角落。”刘波介绍,团队的创新技术可让农机尾气减排60%。此外,为实时监控电池状态和温度,团队升级了BMS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OTA技术,远程对电池状态进行24小时监控,大数据实时监控电池的安全性能、热度等情况,并可进行远程问诊,降低了电池45%的维护成本。
目前,团队已申请专利3项,授权软著2项,技术的创新性获得国家科技部一级查新机构的认证。今年3月底,团队参加了2025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与玉柴动力、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达成初步合作,产业化进程加速。
“通过十年实践,构建基于科创园的“四维融合、五阶递进”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校长杨和平不无自豪地介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获评市级精品开放课程;学校被授予“重庆市众创空间”,先后孵化的还有“清洁飞侠”“听风诊叶”“铝拓铜界”“智预心声”“智磁稳行”等多个创新创业团队;在“挑战杯”“大创赛”“中华职教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得国赛奖项16项。
文/王爱红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