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十四五”东西部教育协作战略落地的典型实践,重庆万州与山东济宁的教育协同近期再迎深度推进。10月14日,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王洪正率队赴重庆市万州区,与万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王智勇共同调研万州山东学校,以“实地把脉 + 精准施策”的方式,推动两地教育协作从“基础共建”向“特色赋能”升级,为全国东西部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协作成效具象化:从 “硬件改善” 到 “质量跃升”
万州山东学校自2023年启动共建、2024 年正式授牌以来,始终以“职普融通、文化互鉴”为核心,依托万州区熊家中学、重庆市万州商贸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基础,在济宁市教育局、万州区教委及山东省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的三方联动支持下,构建起“政策 + 资金 + 资源”的协作闭环。
该校校长唐雁介绍,目前已形成三大标志性成果:其一,搭建“跨省教研共同体”,配套成立“济万名师工作室”“济万青绿山水工作坊”,通过“云端教研 + 线下互访”双轨模式,实现济宁优质课程资源、教学经验的常态化共享;其二,济宁500万元专项资金精准落地,重点用于劳动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设备更新,推动办学条件跨越式提升;其三,创新“支教引领 + 本土反哺”师资培养机制,支教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更通过“师徒结对”“专题培训”带动本地教师成长,数据显示,协作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率达35%,教师获奖数量同比增长 40%,实现“师生双向成长”。
战略部署升级:五维发力打造“全国协作标杆”
调研中,济宁市教育局局长王洪正高度认可学校 “融” 字办学理念,认为其精准契合《“十四五”东西部教育协作工作方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核心要求,也呼应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的目标导向。针对下一步协作,他提出“五维深化”路径:
一是文化融合再升级,将“齐鲁文化精神”与“三峡地域特色”融入德育体系,打造全国独有的跨地域育人品牌;
二是智力支持精准化,优化“组团式”帮扶结构,根据万州教育需求定向输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避免“资源错配”;
三是专业建设本土化,围绕万州库区产业发展规划,深化职普融通专业布局,培养 “留得住、用得上” 的技能型人才;
四是帮扶模式转型,从“输血式投入”转向“造血式培育”,通过“骨干教师研修班”“校本课程联合开发”等方式,打造“带不走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五是党建引领强根基,以两地教育系统党组织联建为抓手,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协作动能,保障协作任务高效落地。
万州区教委主任王智勇表示,济宁的“教育帮扶”为万州库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关键动能。他要求学校进一步提升战略站位,将自身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把济宁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转化为“本土化实践”,让库区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切实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教育公平的实效。
党建 + 支教:筑牢协作 “软实力”
学校党总支书记王朝建在表态中强调,将以党建为“总抓手”,把东西部教育协作纳入“党建重点项目”:一方面设立“党员责任区”,推动党员教师在文化融合课程开发、跨校教研组织等重点工作中牵头攻坚;另一方面深化与济宁教育系统党组织的联建活动,通过“红色研学共走”“党建经验互鉴”等形式,凝聚协作共识,确保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活动尾声,王洪正局长慰问了在校的6名济宁支教教师,寄语他们做好“鲁渝教育协作的使者”:既要严守师德师风,把济宁的教育智慧传递到库区课堂,更要主动搭建“资源桥梁”,及时反馈万州教育需求,让协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支教教师们表示,将结合万州学情优化教学方法,推动“先进理念本地化”,为库区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此次调研标志着济万教育协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全国东西部教育协作的生动案例,万州山东学校的实践证明,唯有坚持“需求导向、优势互补、长期共建”,才能实现从“短期帮扶”到“长效共赢”的跨越,为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济万经验”。
文/魏宏斌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