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对此,我国高等院校积极响应,纷纷发力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建设。
2020年11月8日,“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论坛”在长沙举办。与会嘉宾将就高等医学教育变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应对新趋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论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的组成部分,如需获取更多高博会信息,请关注“云上高博会”
中国教育在线
+  关注
中国教育在线带你全程观看
AM 10:00

林蕙青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发表致辞。她提到,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卫生健康部门通力合作,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改革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处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节点上,林蕙青表示,我们需要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深刻反思,重新审视未来的医学教育如何更加积极地应对新挑战,明确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改革创新什么。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AM 10:10

柯 杨

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柯杨从医学教育投入、教育改革、认证制度、专业学位制度、医教协同、医学人文六方面概括了我国近年来医学教育的进步。她指出,目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还不够,重预防、轻临床的传统思想仍然存在。她认为,通过这次疫情,我们更应该着意增强公共卫生和临床的结合,尤其要进行传染病教育,注重实践基地发展,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对此,柯杨提出几点建议:适度扩大临床医学教育培养规模,增加医师供给数量;加强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强化案例教学与三基培训;加强人兽共患传染病教学,提高医学生的认知水平;加大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投入,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利用线上资源、虚拟教学AI的场景应用,在有限的医学教育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开发;改革医学人才培养评估体系,引导高校形成临床能力和教学能力。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AM 10:30

吕兆丰

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

吕兆丰表示,打赢新冠之役有赖于四条战线的共同努力。第一是防控战线,社区防控是新冠防御战胜利的根本所在;第二是医院战线,新冠之役的最终胜利在于救治战场;第三是保障战线,没有物资保障,人的牺牲就很大;第四是经济复苏战线,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到中后期,国家开始调整战略和策略,经济复苏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如果没有经济复苏,前面的三项战线不可能得到保障。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医学教育的反思,吕兆丰认为应该从正反两面进行,“教育是系统性、长周期的事情,不能简单地只反思一个点”,而且不仅仅要反思问题,也要对成功的点进行反思。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AM 10:50

孙 涛

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宁夏医科大学校长

面对未来,孙涛认为,医学教育不应回到疫情发生前的教学状态。首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客观上已经形成了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其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规模一下子铺开了,智慧教室得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现在必须带着手机上课。第三,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质量革命正在发生,形成了管理、教学、学习的新生态。

同时,孙涛也强调,要始终把握教学的目标内容优先于手段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将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思政融合的理念贯穿教学生态圈,在创新中坚守教育初心,在变化中把握教育原则,才能在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把握好船舵,破浪前进。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AM 11:10

王维民

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监事长、北大医学部副主任

2020年6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标志着我国医学教育标准和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医学教育认证质量得到国际认可。王维民在演讲中对这次认证的经历进行了回顾。

王维民提到,认证工作对于学校明晰办学定位、稳定招生规模、抓住医学教育内在规律都产生了一定的帮助,教育理念、教学行为等多个层面也有了很大进步。最后他强调,不管风云如何变幻,遵循标准办教育是我们最初的要求,也是最终的落脚点。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AM 11:30

孙宝志

中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

如何以转化式学习理论重塑医学人才培养路径,孙宝志分享了他的一些思考。一是培养医学生转化对医学目的的认知路径,从疾病诊疗提升拓展为预防、诊疗和抗氧,加快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二是早期接触临床是医学生培养的必然途径,不是可有可无的。三是培养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四是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五是全方位转化医学生职业身份认同的形成,这是医学教育的终极目的。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AM 11:50

陶立坚

中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陶立坚认为,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新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思考、总结和完善,要遵循基本规律,遵守基本原则,重视基础教育,基础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未来的高度。

陶立坚提出,本科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础阶段,要厚基础、重能力,守住基本的价值观。他表示,医学教育一定要通过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要用制度的保障夯实基础,形成制度文件,关注师资培训、床旁教学、技能训练考核这几个要素。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3:30

仇小强

广西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

仇小强提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大流行,让大家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第一,和平年代对于国家经济社会、人民生命安全影响最大的就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也就是比较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但我国大多数各级领导、临床各方面医务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是很足。第二,对于控制和战胜疫情,正确的预防策略和决策、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工作,比医疗条件和治疗水平更为重要。第三,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重视不够,面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有漏洞和弱项。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3:50

段志光

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段志光表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从理念层面,我们还在以患者为中心,甚至以疾病为中心,在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是很多;二是医学教育本身不是自娱自乐的事情,还需要政府、社会各个层面的关心和支持,还有很多政策没有落实到位。详细>>

PM 14:10

邱洪斌

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

邱洪斌从医学教育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服务能力提升、传统中医药学优势传承与发扬、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训练与储备、区域性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构建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些想法。

邱洪斌提到,中西医结合在本次新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的工作方针,做强我国传统医学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积极作用。一是建立中西医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合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打造中西医结合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三是推动中西药融入院校教育。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4:30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翟双庆提到,中西医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奋战于一线的五千余名中医人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医药教育的出色答卷。对于中医学子来说,这也是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的职业信仰。随着社会对高质量中医药人才期望的高涨,疫情将对中医药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4:50

张志勇

桂林医学院院长

张志勇院长表示,非省会城市与西部地区的地方院校,和全国其他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一起,也为此次疫情防控、共同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地方医学院校为国家抗疫增加了力量的宽度和厚度。

“地方院校的一流本科和双一流大学是不一样的,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如果能够很好地完成目标,根据定位能够做好事情,形成比较好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人才能够达成与社会需求高度契合的目标,那就是一流”,张志勇说。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5:10

姜志胜

南华大学副校长

“总而言之,医学强则国强,医学盛则国盛。医学是关乎生命的学,关乎人民健康的学科。”姜志胜强调,立德树人在医学教育中更是凸显重要性。课程思政是医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主方向,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医学专业思政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培养仁心仁术医学人才发挥切实作用。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5:30

黄国琼

陆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黄国琼提出,在线医学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演进而不断演进,方向是在线医学教育将更具智慧性。如智慧大学、智慧课程、智慧平台使在线医学教育将更加智慧。二是在线医学教育将更具多样性。三是在线医学教育更具长期性,不会因疫情结束就结束。四是在线医学教育将更具泛在性。她表示,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必须来一次重大变革,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方式也一定会有一次巨大变革。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5:50

徐克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徐克前教授介绍到,检验人才全面培养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同意办医学检验本科,前期发展时是比较缓慢的,我国高校大扩招之前办医学检验学科的本科院校有23所,一年大概培养1150人左右的规模。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各学校办检验专业的积极性非常高,到2009年,全国有81所院校开设,招生规模也达到了6400人。截至去年,招收检验医学专业的院校已达148所,招收人数达1.5万人。

徐克前教授表示,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检验医学教育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一是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体系和学科体系,为我国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二是近几十年临床检验发展非常快,从原来完全手工到自动化,对医院的贡献度也越来越大。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PM 16:10

俞思伟

贵州医科大学主任

俞思伟简要介绍了智慧医学教育理论的基础。他提到,智慧医学教育主要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的手段。

“对于智慧教育来说,知识组织方式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必须改变,考评方式必须改变。”俞思伟强调,知识组织方式的改变是智慧教育的根本标志,课程改革、融合式教学等都是知识组织方式在发生变革。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论坛嘉宾
林蕙青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

柯 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吕兆丰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

孙 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宁夏医科大学校长

王维民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监事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孙宝志
中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
陶立坚
中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仇小强
广西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
段志光
山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
邱洪斌
佳木斯大学党委书记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张志勇
桂林医学院院长
姜志胜
南华大学副校长
黄国琼
陆军军医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徐克前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检验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俞思伟
贵州医科大学主任
论坛主持人
郭 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常务副秘书长

涂明华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
俞思伟
贵州医科大学主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