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山围垦:向海要地,拓宽产业空间
走进松山围垦展示馆,在峥嵘岁月中历史影像的真实记录中沉浸式体验围垦工程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感受罗源真正意义上的“山河重整”。“罗源有了这片最大的人造平原,招商引资就有了核心抓手,产业建设也有了平台,新型农业也有了载体”,林镇长豪情满怀地说。
“以罗源湾的开发为突破口,辐射带动山区、沿海经济的发展,把罗源建设成为闽江口及闽东南的一颗明珠。”总书记当年对罗源湾的期盼也已一步步成为现实。围绕产业建设,深入调研松山镇实施山、海、畲综合开发战略,探讨如何将阳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建+专业”与松山镇“多彩罗源”产业特色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探索融合模式赋能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畲乡风情:文化宝藏,激活文旅潜能
当下,八井村紧抓畲族文化独居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让畲文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全新动力。在主打畲乡特色的民宿“畲乡里”,党支部书记们调研了青年返乡下乡创业的情况,从青年创业者的新思维,寻找乡村创新创业的新思路,交流迸发出将在阳光学院大学生中深入开展“我为家乡代言”的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竹里村,我们深刻感受畲族文化民俗示范村的建设,谷仓画院、竹朴研学基地已驻扎村里,特色文创产业将在这里兴起。谷仓画院修缮畲族旧民居开设画室,以畲韵作为生命的主轴进行手工创作,在线上进行文创产品的售卖,搭建集艺术、体验、交流为一体的文创平台,增强游客的体验感。竹里村深入挖掘畲族风情和特色文化,打造集观光、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文旅综合体,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助推乡村振兴。交流中,我们就共建写生基地、研学基地达成共识,将集聚阳光师生的智慧,全力推动松山“旅游+”融合发展。
三、生态北山:向海求变,守护碧海银滩
北山村红树林海岸公园是福州首个红树林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美化景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得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卷羽鹈鹕的喜欢和青睐,每年都到此过冬;也使得北山村的滩涂景观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共有,成为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
走进多产业融合、绿色宜居生态宜游的北山村,将“生态”“产业”“旅游”“文化”汇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借力乡村治理成果,依托生态人文资源,持续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走一条生态渔村特色的振兴之路。乡村振兴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阳光学院将坚持党建引领、党建赋能、党建融合,积极探索,努力打造“党建+专业”赋能美丽乡村建设的阳光模式。(作者:陈兴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