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如一家!广州六中全面推进混班、混住、混餐显成效
中国教育在线讯 广州市第六中学是全国首批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内高班)的学校。9月25日,学校就内高班的教育管理情况及“三混”(混班、混住宿、混餐)工作的具体推进措施作整体报告,目前在校新疆学生142人,混到29个教学班。“三混”平台的创建,为各民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他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混合编班,混合住宿,混合用餐”是指内高班学生与本地学生混班、混住和混餐,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的试点城市,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三混”工作的推进正是深化改革的亮点。

该校新疆部主任肖展力介绍,从2016年暑假开始,学校制定详细混住计划,到今年秋季,学校制定“随班入住”的原则,实现了所有内高班学生与本地学生混住。2017年11月,依据“各办班学校开放清真食堂,改变新疆班学生独立用餐模式,实现与本地学生混合用餐,从组织本地学生“试吃”活动开始,推进混合用餐。到2018年实施全面混班,现在在校生142人,总共混到29个教学班,得到内高班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高一阿依达纳(柯尔克孜族)和阿比代(维吾尔族)两位女生告诉记者:“学校伙食特别好,抓住了我们爱吃肉的特点,真是肉里找菜。”而“混住”让同学们更快地了解和适应对方的生活习性,她们还感受到本地学生的热情。在和本地学生的相互交流中,依达纳同学会用粤语讲一句“晤知”(不知道),而本地学生对新疆同学的弹舌音很好奇,阿依达纳就教他们弹舌,情景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资料图片:内高班学生到阳江看海
新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很多丰富,经常一起排练文艺节目,一起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高二马凯锐(回族)同学从小爱好踢足球,他还是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去年代表广东省到厦门参加全国足球夏令营,和队友一起拿了全国冠军。

资料图片:珠江夜游
为了让新疆学生更好适应,还配备了一男一女的两位内派老师,何玉军老师是从新疆内派的一位男老师,协助学校开展新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何老师说学校安排单身宿舍,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就好比学生们的家长,同学们遇到生活习惯、身体方面的不适应,都会第一时间找到他们。何老师说:“我们是带着责任和使命来的,为同学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王万里副校长介绍,学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各民族要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思想指导下,非常重视“三混”工作,按广州市教育局指导进行落实。她觉得目前“三混”中比较难的是混餐,经过努力,拆掉食堂原有的小阅览室,搬走书柜、衣柜,扩大用餐范围;打通餐厅中间隔墙,实现就餐空间共享;全校统一使用IC 卡管理,统一使用由食堂提供的消毒餐盘就餐。为新疆同学精心提供的饭菜美味可口,也可以让本地学生也可感受到西北风味的饭菜。通过“三混”,让新疆的同学很快地融入班集体。此外,为了让新疆同学的学习能尽快和本地学生同步,学校安排教师周末辅导、导师一对一指导,还有新港街、瑞宝街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来辅导,让同学们能及时跟上学习进度,尽快融入大集体。王校长说:“目前,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蔡佳丽 通讯员 穗教宣
资料图片由肖展力提供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