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动仪式上,党委书记卓光琳发表致辞。他回顾了我校2024年技能节成果:技能竞赛规模再创新高,全校举办34项赛事,吸引超1.5万人次参与;产教融合取得新突破,与小鹏汽车、视源股份等10余家名企签约,成功开设临床学院和产业学院,引入真实项目进课堂;育人成效显著提升,通过“赛教融合”大课堂,实现理论与实践衔接,师生共成长,技能与素养双提升。同时指出今年将聚焦“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主题,围绕国家“技能型社会”建设目标,推出41项活动,涵盖技能竞赛、科普、教育、展示四大类,着力破解参与覆盖面不足、创新性短板等问题。
卓光琳向师生提出三点期望:第一,希望教师们当好“引路人”。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改革,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关注AI等新技术动态,引入企业新工艺;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第二,希望同学们争做“奋斗者”。大家要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既要脚踏实地锤炼技艺,又要敢于突破创新,大胆探索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以点滴积累铸就核心竞争力。第三,希望全体师生成为顶天立地的“康大人”。当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我们要追赶科技浪潮,关注科技前沿,让科技赋能教育;我们又要脚踏实地,深耕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
卓光琳强调,技能是“谋生之基、报国之本”,他预祝2025年技能节圆满成功,期待学子赛出水平、赛出风采。比呼吁师生锚定学校发展建设目标,培养更多“崇仁、尚礼、致知、精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康大力量!
钟新波副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2025年技能节暨职教活动周的活动安排,接下来两周学校将借助技能竞赛、学习培训、讲座交流、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中进步,在展示中闪耀,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代表护理2310班张丽云同学分享感悟,在康大,学生通过“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触摸到行业前沿的脉搏。她呼吁康大学子以技能节和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以专注磨砺技艺、以创新拓宽赛道、以情怀践行使命,用汗水和努力书写青春华章!
随后,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上台共同启动技能节暨职教活动周开幕仪式。
本届技能节将全面展示学校“1+2+3+N”综合育人课程体系成果,彰显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效。在未来两周的时间里,全校师生将携手共进,共同打造技能竞技与成长赋能的广阔舞台,助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技能之路上自信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为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属于康大人的辉煌篇章!
启动仪式后,学校召开思政公开课第一讲暨职教活动周专题报告会。报告会由卓光琳主持。
校长朱金龙博士以“教育强国建设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兼谈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为题作专题报告,他着眼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从教育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入手,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要靠高素质人才来支撑,高素质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在此基础上,他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务、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等方面,为师生们系统解读职业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在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新使命与新任务时,朱金龙深入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与三个布局体系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以及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战略引领、载体搭建、模式创新、专业课程改革以及赋能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示了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康大方案”。
最后,朱金龙聚焦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鼓励学生们正确认识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他引导学生关注人工智能时代“审美设计”“跨界整合”等六类稀缺能力,主动适应未来职业变革;他强调实践经验和反思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以大国工匠陈行行的榜样案例,激励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践行“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追求。
本次思政公开课第一讲暨职教活动周专题报告会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对教育强国建设下高等职业教育新使命新任务的深刻洞察,也为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希望同学们以职教活动周为起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将今日所学转化为行动力,在技能报国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