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5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以下简称“华珠”)正式成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以“文学视角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论坛。广东省作家协会前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蒋述卓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刘国民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院长陈恩维教授等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研究中心的成立。
开幕式上,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副校长袁炎清致辞,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中华文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为全球治理贡献的东方智慧。他指出,文明交流互鉴离不开文学艺术的交流对话,本次论坛旨在借文学之力,架起全球对话的桥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珠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社欣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在当前全球性挑战加剧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愈发凸显。他表示,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搭建集学术交流、理论深耕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化研究与实践推广提供学术支撑。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董事长陈香山与广东省作家协会前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蒋述卓教授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陈香山还代表学校向蒋述卓教授颁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聘书,期待在蒋教授的带领下,研究中心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论坛期间,多位知名学者发表了主旨讲座。蒋述卓教授以“中国文学审美特性与海外传播”为题,深入解读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特性及其海外传播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扩大,但也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挑战,建议通过加强专业翻译人才培养、鼓励中外合作出版等方式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刘国民教授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深入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他通过引用《礼记・礼运》《庄子》等典籍中的故事,生动诠释了破除自私自利、弘扬仁道精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刘教授还阐释了《春秋》大一统思想,强调该思想对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呼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院长陈恩维教授作了题为“故事启蒙:晚明西方寓言首译与中西故事文类互鉴”的主旨讲座,围绕晚明时期西方寓言中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中西故事文类互鉴展开深入探讨。他揭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层互动,指出晚明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已初现端倪,为后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在论坛总结中,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陈军院长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将立足多学科协同优势,围绕理论深化、实践探索、交流赋能、成果转化四大维度,系统推进以下核心任务: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系统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脉络,构建“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理论阐释体系;二是挖掘文学等精神载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作用,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体系与传播策略;三是践行“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创新中国声音的国际传播范式;四是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有效路径;五是引进与培养兼具理论功底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研究人才,形成“老带新、跨学科”的可持续研究团队;六是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推动研究成果向政策建议、实践行动转化,切实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本次活动标志着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华珠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产出更多研究成果,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容海平 尧学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