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为积极响应“双百行动”号召,开平市苍城镇中心幼儿园迎来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江门职院“飞鸽绘梦·乡阅童行”服务队的12名大学生扎根乡村教育一线,成功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教育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推动城乡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绘本为媒: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实践团以绘本教学为切入点,巧妙地将经典故事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成员李健宜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孩子们纷纷主动表达对故事人物的关切之情;刘爱通过《雷锋叔叔》传递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幼儿们稚嫩却坚定的回应,让志愿者们深受感动。团队还充分挖掘开平碉楼、马岗鹅等乡土资源,精心创作了《我爱五邑》《葵树林》《云幻楼——东方的城堡》等一系列原创绘本,将乡土元素巧妙融入课堂教学,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孩子们的童年悄然萌芽。
五育并举:多元课程激发成长潜能
针对乡村幼儿的独特特点,团队精心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在美育与体育方面,团队成员叶薇带领幼儿用卡纸制作醒狮头,让孩子们在非遗手工制作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范熙悦编排的《彩虹糖》舞蹈,让孩子们在欢快的律动中提升自信。在智育与劳育方面,团队成员程俊霞设计的“让碉楼开花”科学实验,通过纸花瓣吸水现象生动讲解物理原理;谢钰莹通过乡土植物认知、薰衣草纸艺制作等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动作协调性与劳动技能。在德育浸润方面,团队成员张坤慧通过《小熊请客》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幼儿思考勤劳与诚信的重要性,孩子们在情景模拟中自然领悟品格教育。
校地协同:构建长效赋能机制
团队深入调研苍城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当地教育部门携手共建“乡土文化教育资源库”。苍城镇中心学校张校长表示,将依托“政-校-园”协同机制,推动本土文化资源向数字化教学资源转化,为乡村教育注入新动力。
青春答卷:双向成长赋能乡村振兴
“支教不仅是付出,更是收获。”队长张坤慧道出了实践感悟。白天授课结束后,团队每晚都会召开总结会,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成员叶薇在陪伴特殊需求儿童时,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耐心引导;雅媛通过英语游戏激发幼儿兴趣,坦言:“孩子们的热情和眼里的光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初心。”指导老师刘翠萍用“青年向下扎根,教育向上生长”来评价和鼓励这支年轻的队伍。
团队成员
此次实践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通过“两翼赋能(文化赋能与教育赋能)—校地协同——数字助推”的乡村振兴实践新路径,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刘翠萍 刘爱 张坤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