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星火筑梦实践队“青春护航”学生自护教育纪实 ——排市初级中学暑期托管班安全成长侧记
“祝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用安全为梦想保驾护航!”7月24日下午,排市初级中学八(2)班教室里,支教老师的深情话语盖过了窗外蝉鸣。这是湖北师范大学星火筑梦实践队在该校暑期爱心托管班开设的最后一节卫生健康课,也是本次“青春护航”学生自护教育系列课程的收官之作。自7月4日开班以来,实践队认真学习落实《关于加强12355青少年自护教育的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面向七至九年级共400余名学生,以“安全是底线、乐学是动力、成长是目标”为核心宗旨,围绕生命安全、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三大板块,以《卫生健康》《心理健康》课程为教育主阵地,同时依托班会、升旗仪式、TV新闻时间开展“短平快式”施教。各班累计学时数超过30学时,把自护教育从“附加题”变成了“必答题”,通过“理论+实践”“互动+体验”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为孩子们构筑起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青春防护网。
一、生命安全教育:用案例敲响防溺水“安全警钟”
“同学们,如果发现有人溺水,第一反应应该做什么?”在实践队员刘酉曦的提问下,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跳下去救人!”“喊大人帮忙!”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刘酉曦微笑着摇头,拿起道具演示起“叫拨伸抛”救援法:“盲目下水只会让悲剧叠加,正确的做法是先大声呼救并报警,再利用竹竿、绳索等工具延伸救援……”

支教老师刘酉曦召开“珍爱生命 谨防溺水”的主题班会
这样的场景,是实践队“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常态。针对排市镇地处富河下游,水库、池塘密布,暑期溺水风险高的现实情况,实践队创新设计“情景模拟+案例剖析+技能实操”三位一体班会课程,通过 PPT、短视频、情景模拟等形式,详细讲解了溺水事故的成因、易发地点以及如何预防,现场演示了不慎落水后的自救方法并邀请学生上台模拟操作。同时不断拓展防溺水教育途径,把每周升旗仪式变成防溺水“现场教学”,增设“安全小卫士”宣誓环节,孩子们举起右拳承诺“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游泳”,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为了让安全知识更易记,实践队还编创了防溺水口诀:“夏天到,水清凉,偷偷下水易遭殃;无成人,不独行,陌生水域不去闯;遇溺水,快呼救,智慧救援记心上。” 朗朗上口的口诀在学生中迅速传开。排市初级中学的柯老师感慨道:“实践队的防溺水教育形式新颖、内容实用,孩子们不仅听得认真,还能主动记住要点,比我们平时反复强调的效果好得多。”
二、心理健康教育:用互动解开成长路“心灵困惑”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七至九年级学生而言,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情绪压力至关重要。星火筑梦实践队以“自我认知—人际互动—情绪管理—危机应对”为逻辑主线,设计了一系列针对性强、互动性高的心理健康课程,助力学生构建强大的内心世界。

支教老师龙一涵讲授题为“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健康课
“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心理健康课的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龙一涵以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启了“自我认识”的主题教学。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认知尚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龙老师通过“20个我是谁”的心理测试、“优点轰炸”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八年级学生刘同学在“优点轰炸”中收到了同学们的诸多赞美:“你乐于助人”“你数学很棒”“你画画特别好看”。她红着脸说:“以前总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现在才发现,原来我在大家心中是这样的,感觉特别开心。”

支教老师覃思湘讲授题为“生为玫瑰无惧荆棘——反对校园霸凌”的心理健康课
“你以为的玩笑,可能是别人一生的阴影。”支教老师覃思湘在“生为玫瑰无惧荆棘”课上以一张被揉皱又试图展平的白纸比喻霸凌的伤害。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了校园霸凌的场景,让学生们分辨霸凌行为,并讨论如何应对。队员们还向学生们介绍了校园霸凌的危害和求助途径,鼓励他们勇敢对霸凌说“不”。
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以纸条形式向老师反馈了自己的心理困惑,老师们专门开辟“心语信箱”,每天固定时间拆阅纸条,用彩色便签写下针对性回复。对有分离焦虑的学生,老师会在午休时多留十分钟陪伴聊天;对因同伴矛盾烦恼的孩子,组织“悄悄话”调解会;对学业焦虑的学生,设计分层任务清单。学生们渐渐愿意在课堂互动中敞开心扉。这种“纸条对话”架起信任桥梁,让托管班不仅是学习场所,更成为守护心灵的温暖港湾。
三、青春期教育:用科学照亮成长中“未知角落”
青春期教育是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尤其在青春期这一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科学的健康知识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理变化、树立健康观念、防范潜在风险。支教老师宗庭竹、张琪打破传统教育的羞涩壁垒,打破“男女分开”惯例,坚持男女同堂、同标、同评,围绕青春期发育、性健康保护、毒品防范等核心内容,为学生们带来了系统、坦诚的卫生健康课程。

支教老师宗庭竹和学生一起演示卫生巾的正确使用方法
“月经是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就像树叶秋天会落。”“遗精是睾丸工作的标志,就像工厂出货。”两位老师用树叶、工厂类比,把生理现象讲得通俗易懂。这些以往被认为难以启齿的话题,在托管班的课堂上被坦然讨论。在操作环节,老师特意准备了卫生巾,邀请学生上台,一同演示卫生巾的正确粘贴方式、更换频率以及使用后的处理方法。通过这种互动演示,原本有些羞涩的女生们逐渐放松下来,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以前对这些事情很害羞,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用觉得尴尬。” 八年级学生陈同学说。“以前觉得月经是女生的事,现在才知道它跟男生也有关系。我们要学会尊重、体谅,而不是起哄。”一名男生听完课后说。
在“身体红绿灯”互动游戏中,学生用红绿两色卡片标识身体隐私部位。“遇到不当触摸要勇敢说‘不’!”队员们通过情景模拟教授防范性骚扰技巧。针对青春期情感萌动,设计“爱情三角理论”团体辅导,引导学生区分亲情、友情与爱情的边界。七年级1班班主任反馈:“孩子们现在会主动讨论如何保护自己,这是前所未有的进步。”
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远离毒品”课上,实践队队员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了毒品的种类和危害,介绍了毒品的伪装形式,如一些看似普通的零食、饮料可能含有毒品成分。队员们告诫学生们要提高警惕,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和饮料,远离吸毒场所。“毒品太可怕了,我一定会远离它,也会提醒身边的人不要碰。”七年级学生李同学说。
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支教活动,更是一场爱的传递。队员们用专业知识和真诚关怀,为乡村青少年撑起了一片成长的蓝天。正如队员在朋友圈所写:“也许我们不能改变所有,但至少让这些少年知道,他们的成长值得被温柔守护。”当更多这样的“星火”汇聚,终将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通讯员 郭先哲 詹欣怡 李玉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