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资助政策下乡行,青春筑梦派潭镇——阡陌传策先锋队实践活动纪实
七月乡村,暑气与热忱撞了个满怀
广东白云学院“阡陌传策先锋队”,
于7月22日-26日前往增城区派潭镇
开展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实践活动。
“阡陌传策”故事
藏在宣讲会场的政策“干货”里
躲在田间地头的笑语中
写在每一次侧身讲解的身影上
这些细碎却闪光的瞬间
拼凑成这个夏天最生动的注脚
现在,跟随白云学工的步伐
一起解锁这份
由“阡陌传策先锋队”带来的“实践答卷”吧
筹备:多方联动的“筑基课”
在活动筹备阶段,队伍指导老师邓强、冯绮玲带领队员,前往派潭镇高滩村、背阴村进行对接研讨和走访调研,团队初步掌握了村落的经济状况与学生家庭的实际需求,发现大部分家庭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陌生。团队结合调研所得,制定了既有针对性又有灵活性的宣传方案。两村村委大力支持,积极利用广播、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提前将活动信息精准传达至每家每户。

团队到村委会进行交流
启幕:活动室里的“家常话”
在派潭镇高滩村和背阴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团队将资助政策宣讲变成了一场生动的互动课堂。PPT上的流程图解清晰明了,互动问答环节村民们频频举手,励志故事分享引发阵阵共鸣,政策传唱视频更让大家耳目一新——队员们用图解展示步骤、用问答消除疑虑、用故事点燃希望、用行动传递信念,让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政策走进人心。村民们围绕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细节接连提问,队员们逐一细致解答,并分发资助政策要点的宣传手册。从抽象的政策内容到具体案例,从被动倾听到主动参与,这场宣讲让政策知识真正扎根在村民心里。

团队在高滩村、背阴村的宣讲会现场

团队成员为村民们讲解政策
探索:走街串巷的“政策课”
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和街头巷尾,带着热忱展开走访与调研,在村民的热情融洽互动中进一步了解家庭与学子的实际需求。面对的学生及家长的咨询,队员们结合流程图解,进行手把手的现场指导,细致拆解每一项申请环节,确保国家资助政策不因信息壁垒而被遗漏。队员们还会将政策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总结,方便村民们理解认识,让大家对政策内容了然于胸。


团队成员实地调研走访
夜话:夏夜球场的“欢乐学”
夜幕降临,高滩村村委会对面的篮球场上灯火通明。一场别开生面的“助学政策夜市”在这里热闹上演。政策咨询摊位前,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着村民的每一个疑问;趣味游戏摊位上,政策流程拼图、卡片问答、书签明信片DIY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热情参与。孩子们的欢笑声、村民们的讨论声、偶尔响起的鼓掌声交织在一起,随着晚风在球场轻轻飘荡,温暖了整个夏夜。



政策夜市现场
劳作:田间地头的“暖心情”
时值盛夏农忙,团队了解到当地正值稻谷抢收时节,立即调整计划,组织队员帮助村民们收谷。炎炎烈日下,队员们动作虽略显生疏却格外认真,休息时,队员们和村民围坐一团,聊收成,拉家常。轻松的话语间,彼此的距离悄然拉近,那份质朴的情谊也在悄然流淌。

团队成员与村民共同收谷
延续:长效联络的“温情线”
此次派潭之行,“阡陌传策先锋队”以青春之力架起政策与乡村学子的桥梁,让国家资助的温暖惠及更多家庭。未来,广东白云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资助政策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教育公平注入更多青春能量!


团队成员与村委会合影、团队成员与学生代表合影
“政策的温度,
在活动室里传播,
在田间地头蔓延,
在街头巷尾升温。
这个夏天,
让我们把国家资助政策一起点亮乡村学子的夜!”
联系方式
学生资助服务中心咨询电话:
020-89913873 冯老师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7:00)
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邮箱:
zizhu@baiyunu.edu.cn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