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国际同心,“三献”传爱 | 南通职业大学留学生无偿献血活动纪实
2025-08-29 09:25:00
中国教育在线

  当不同肤色的手掌共同握住献血针管,当多元语言的“爱心”汇聚南通市中心血站,一场跨越国界的生命接力,于8月22日温情上演。南通职业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国际同心,‘三献’传爱”团队携手来自纳米比亚等多国留学生,以热血为约,书写“人道、博爱、奉献”的无界篇章,让公益暖流在江海之畔奔涌不息 。

图为留学生手持礼品合影

一、爱心初绽:异国青年的热血奔赴

  南通市中心血站大厅里,留学生们的身影成为独特风景。团队志愿者周可、袁家瑞、吴艳美早早抵达,用中英双语为留学生讲解献血流程、注意事项,驱散他们对“献血”的陌生与不安。来自纳米比亚的威特尼认真聆听后,率先坐上采血椅:“在我的国家,献血也是帮助他人的方式,今天我要在中国延续这份温暖!” 巴基斯坦留学生尤拉虽因紧张微微颤抖,仍坚定伸出手臂:“我想看看自己的血,能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希望。” 不同国籍的青春面庞上,都闪耀着同样的热忱,让血站的夏日多了份炽热的温度。

图为留学生等待检查

图为周可引导韩艾君登记献血信息

二、热血交融:跨越国界的生命联结

  采血过程中,“血型匹配”打破语言壁垒,成为奇妙的情感纽带。巴基斯坦留学生韩艾君得知自己是AB型血,兴奋地说:“我的血能给急需的人‘续命’,这真是太酷了!” 志愿者们则在一旁记录、陪伴,用镜头留存这些珍贵瞬间,将“奉献”的种子,播撒进留学生与医护人员的互动里——血站护士为留学生颁发礼品,用熟练的英语说“Thank you for your love(感谢你的爱心)”,让善意在医患间双向流淌。

图为袁家瑞引导尤拉测试血型

三、精神延续:“三献”理念的国际传播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献血行动,更是“献血、献髓、献遗体(器官)”理念的跨国传递。团队借由献血契机,向留学生介绍中国公益体系,分享南通本地“三献”故事。来自纳米比亚的留学生威特尼深受触动:“我要把这种‘给予生命礼物’的理念,带回我的国家,让更多人知道,爱可以这样传递!” 活动尾声,留学生们手持献血证书合影,不同语言的笑声与掌声交织,见证公益精神突破疆域,在青春群体中生根发芽。

图为威特尼检查血常规 

四、江海为证:跨国公益的崭新起点

  当最后一位留学生完成采血,血站的储血袋里,静静躺着来自异国的热血,它们将带着青春的温度,流向需要的生命。志愿者们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国际公益实践平台”,让更多留学生成为中国公益的参与者、传播者,让“三献”精神化作联结中外的爱心桥梁。

图为留学生完成献血

图为中外志愿者与留学生采血后合影

  正如团队志愿者所言:“血液没有国界,爱心不分肤色。今天,留学生们用热血书写‘国际同心’,明天,这份爱会在更广阔的天地,长成守护生命的森林。” 这场跨国无偿献血,是公益的接力,更是文明互鉴的生动注脚——当青春与大爱同频,江海之畔的热血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

作者:“国际同心,三献传爱”志愿服务团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624932624 2025-07-01 14:33
SRC-1624932624 2025-06-26 17:43
SRC-1624932624 2025-02-20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