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二十大报告明确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作为新时代新征程 “三农” 工作的主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广东开放大学主动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立足省情农情,发挥自身办学特色优势,2019年起系统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创新构建“校地协同、课程适产、育训融合”的培养体系,取得丰硕实践成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育人成效显著,人才振兴支撑产业兴旺
本成果在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上取得双重突破。累计帮助30万乡村学习者提升学历,开展技能培训117万人次,完成学分认定与转换9773次,构建了覆盖全省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网络。在云浮、茂名、梅州等农业大市,学员参与率连续三年增长超过25%,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乡村治理人才培养方面,系统培养村“两委”干部等基层骨干3000余人。清远连州市学员创新推出“党建+数字化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案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获中国教育在线“突出贡献奖”。
乡村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云浮学员陈洁玲通过培训,带领村民将辣椒种植规模从200亩发展至4万多亩,年产值超6000万元。茂名学员何清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发20余种荔枝深加工产品,其成效获习近平总书记现场调研肯定。
乡村文化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培育竹编、木雕等本土文化传承人才。在韶关仁化县设立非遗传承工作站,培育80余名传统手工艺人,成功孵化13个文化基地,年产值超过800万元。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创业培训和孵化支持,培育“牛胖胖”“趣老板”等千万级乡村品牌,其中“牛胖胖”品牌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
二、机制路径创新,构建人才培养闭环生态
1. 机制创新:构建“校地协同、多级联动”办学格局
与地方政府共建区域性乡村振兴学院,在全省建立58个分院,形成“政校行企村”五位一体协同机制。聘请126名镇村干部担任学院领导,确保人才培养紧贴实际需求。依托全省办学体系,构建“省级统筹规划、市级对接产业、县级定制需求、镇村服务反馈”纵向贯通育人网络,建立380个镇级教学点和520个村级教学点,实现教育资源精准下沉。
2. 路径创新:打造“专业适农、课程适产”培养体系
实施“非农专业适农化改造”工程,在电子商务等20个专业中嵌入农产品电商、乡村旅游开发等课程模块。组建“适农”双师型师资队伍,农业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35%。开发“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等现代农业课程,针对特色农产品开发全产业链课程。创新“村镇课堂”模式,设立280个流动教学点,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3. 通道创新:搭建“育训融合、学分互认”成长立交桥
将126个培训项目成果纳入学历教育体系,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依托学分银行制度,制定涵盖20个专业、385门课程的学分认定与转换细则。9773人次通过技能认证、实践成果兑换学历学分,平均每人获得8.5个学分认定,构建了“培训-实践-认证-进阶”的终身学习通道。
三、教研成果丰硕,夯实育人根基
理论建设方面,出版专著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理论框架。
标准建设方面,制定国家职业标准1项,输出国际职业标准1项,研制行业资历等级标准1项,参与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研制2项。
资源开发方面,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其中国家级1个;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4个,开发在线开放课程126门;编写国规教材3部,校本教材28部;培育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培养省级技术能手12名。
科研创新方面,立项省级科研基地4个,承担省部级课题68项,发表论文158篇,获专利36项,横向到账经费238万元。
四、示范影响深远,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
政府认可方面,获省委领导“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重要支撑”的高度评价。成果被纳入省委省政府政策文件,要求在全省职业院校推广应用。
社会影响方面,被主流媒体报道68次,获中国教育在线“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时代先锋奖”。
辐射推广方面,在省内16个地市、42个县市成功复制,并输出至贵州、湖南、江西等省份,协助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分院23个,培训学员超5万人次。
本成果通过系统性创新,构建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形成了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广东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开放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宋波 谌亮军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