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界大佬在探讨什么?“ 2变3 ”创新中的商业智慧

我们不要问“发生了什么”,
而是“为什么会发生”。
近日,在新加坡学术与商业精英的思想高地中,一场关于创新本源的深度对话悄然开启。
新加坡社科大学客座教授、长江工业设计中心执行主任李昊宇应邀于10月22日在汕头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为15位新加坡的杰出企业家代表讲授“2变3创新原理及应用”,此课程是由新加坡社科大学苑(SUSS)与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联合主办的“跨越边界一一中国商业成功的高管洞见”学术项目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由两大核心部分构成:企业沉浸式体验与案例研究。为企业家学员提供难能可贵的学习契机,同时从中国成熟行业领军企业的成功故事中汲取经验。课程旨在深入剖析这些企业的管理、创新及发展策略,为学员带来极具价值的实践体验与实用知识。

01、从“现象”到“本质”
From "phenomenon" to "essence"
何为“ 2变3 ”:它是由李昊宇教授团队于2012年创立的创新实用学说。其核心智慧源于中国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并融合了德国匠心制造理念。
“2” 是认知的起点:指“现象”与“本质”。它要求我们穿透表象,洞察问题的根本。“3” 是创造的实现:指“创新思维 + 执行方法 + 实践能力”。它是一套将洞察转化为最优解决方案的完整能力体系。

简而言之,“ 2变3 ”是一门指引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并系统化地“将思想变为现实”的实践哲学与行动工具。 它上承东方智慧之道,下接西方方法论之器,致力于为中国式创新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
02、从“顺应”到“开创”
From "adaptation" to "innovation"
“外部环境总是存在着不确定性,如何将外部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内部的确定性?”这是李教授向企业家提出的问题。创新并非凝固的形态,而是如生命长河般流动不息。它随着时代的脉搏共振,并在与外部世界的每一次对话与冲击中,重新定义自身的轨迹与内涵。

市场变化、技术演化、环境波动,各种纷繁复杂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何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抓住问题核心?李教授强调“先从用户出发,不从问题出发。”这里的从用户出发绝非简单的“问卷调查”,而是要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分析去发觉潜在的用户需求。
李老师总结:“用户真正的需求他们自己是不知道的,潜在需求是我们自己观察出来的。市场抛出来一个问题,能够发现潜层需求的设计师就能答对。”
03、从“经验”到“系统”
From "experience" to "system"
" 2变3 "理论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将创新从天赋转化为可习得的能力。这套"创新元能力"包含三个层次:观察力,能穿透现象看到本质;思维力,能在本质基础上构建新的可能性;执行力,能将构想转化为现实。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设计师,还是普通职场人,都能通过这套方法体系,系统化地提升创新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一位学员向李教授提问,“诺基亚到苹果颠覆式创新的案例证明,过度依赖用户反馈,反而可能被禁锢在渐进的改良里,错失颠覆性机遇。那么作为企业我们该如何创新呢?”
李教授回答到:“创新有很多条路,用户调研是一条、引领式创新是另一条,前者是“服务者”,后者是“创造者”。我们要做的是引领消费者的认知,而非追随,要冲破自己的框架。”
04、从“破界”到“引领”
From "breaking boundaries" to "leading the way"
这并非一门传统的课程,而是一次思想的深度碰撞。在李教授独具东方哲思的“ 2变3 ”理论框架下,共同探寻从“可见之果”回溯“未显之因”的创新密码,实现了从商业实践到理论升华,再回归企业增长闭环的完整旅程。

李教授创新地打破了行业固有认知边界,他为企业家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分为“包装圣女果”和“制作无源音响”,并制定一套营销方案。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家也因这一作业齐聚在一起,很快,会议室就变成了一个充满创意与欢笑的工作坊。
一位房地产老板正手舞足蹈地分享他发现的扭扭棒妙用,一位金融业高管专注地调试着音响。在动手与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创新的本质,不在于创造多么复杂的产品,而在于用新的视角看待寻常事物,发现那些被忽略的价值与可能性。

结语:思辨不止 创新不息
这门理论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助我们破解当下的困局,更在于赋予我们一种动态应对变化的能力。
它让我们理解:真正的创新不是一次性的突破,而是一种持续的修炼;不是孤立的灵感,而是系统的输出。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这种将思辨化为本能、让创新成为习惯的能力,正是个人与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愿每一位追求卓越的企业家都能在这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中,不断打破认知边界,在思辨与创新的循环中,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图为学员与老师合照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