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20年会暨第8届新兴经济体论坛在广州举行
2020-11-09 07:04:00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中国教育在线讯 11月6-8日,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20年会暨第8届新兴经济体论坛国际学术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年度会议主题为“开放合作 命运与共”。

  此次论坛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主办,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广东工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单位承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校友会协办,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中共广东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经济委员会提供战略支持。来自新兴经济体研究会、致公党广东省委、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国内5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以及部分企业的100余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官员代表参会。 

  在6日晚召开的年会上,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张宇燕主持了工作报告,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徐秀军和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陈万灵分别做了关于中国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2020年度的工作报告,总结了研究会一年来在组织建设、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就研究会未来发展听取了会员代表和参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徐秀军秘书长还代表秘书处对姚枝仲副会长兼任秘书长和法定代表人期间对研究会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二人均指出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在申报课题项目、组织学术活动、追踪新兴经济体最新发展动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贡献,在知识与政策之间架起了一座“专业化”的桥梁 。

  专题报告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蔡春林教授主持,蔡教授在主持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地爆发并呈蔓延态势,但疫情是暂时的,合作是长久的,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不断深化,新兴经济体各国间秉持沟通协作、守望相助精神,将为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力量。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江时学以“新兴经济体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为专题报告主旨,阐述了新兴经济体目前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若干建议。

  7日上午,第8届新兴经济体论坛开幕式由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阳爱民主持,并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宇燕,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许红海,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黄小彪和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胡钦太分别致辞。张宇燕在致辞中强调,未来的世界,需要继续开放与互联互通。在疫情形势下,更加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并借此机会推动多边主义,让国际贸易合作更加牢靠且具持续性。许红海在致辞中表示,疫情将让世界各国对全球化重新认识,并对国际秩序产生巨大影响,也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紧密相连。黄小彪在致辞中提到,考虑到后疫情时代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新兴经济体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有利时机应对潜在挑战。胡钦太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的主题“开放合作,命运与共”是对目前国际态势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思考,是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路径的研究。

  在由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徐秀军主持的主旨演讲环节,五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其中,张宇燕会长在其关于新兴经济体研究方法论相关问题的演讲中强调,知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方法,对新兴经济体的研究要从科学的方法论入手,要重视方法论的相关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何传添从合作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开放新格局,并认为在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环境下,构建中国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蔡春林主要探讨了疫情下的金砖国家合作问题,指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寻求同金砖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协同合作,为此金砖国家也专门发表主席声明,称愿同中方开展密切合作,然而金砖合作也在此次疫情影响下暴露出些许不足之处,为此蔡教授提出了加强金砖国家在应急、医疗、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建设等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冯维江站在国家竞争的角度,指出疫情的影响对大国竞争的战略规划提出更高要求,压力既来自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来自于外部战略环境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主任周志伟从区域研究视角分析了拉美的不确定性和中美拉三角关系,并认为在中美竞争背景应更加重视推进中拉合作。

  7日下午的主题论坛分三节进行。其中,第一节的主题为“疫情大流行对新兴经济体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影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主持。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李青、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黄荣斌、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主任任琳、上海师范大学孙泽生教授、湖南大学王跃武副教授等五位学者参与讨论。经过充分交流和讨论,与会专家学者指出本次疫情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多重冲击,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以至少50年未曾见过的速度放缓,因此新兴经济体和相关国际组织应当未雨绸缪,制定相关的应对政策,加强卫生服务供给,以积极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会议第二节以“新兴经济体与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由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谢卫红主持。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李景睿、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陈万灵、佛山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谢长青、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左晓安 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田旭 助理研究员等五位学者围绕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学者们普遍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虽然对原有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格局带来严重冲击,但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国际经济格局还需长期努力,后疫情时期,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以更大力度积极推进自身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改革。

  第三节的主题内容为“新兴经济体与高水平开放”,由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熊启泉主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江时学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晓凤、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马涛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副教授白洁等五位学者参与讨论。与会学者认为,面对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新兴经济体需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既要增强机遇意识也要增强风险意识,既要在危中寻机又要化危为机。同时,还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此来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8日上午,四个分论坛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同步展开,70余位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参与到新兴经济体与开放发展、新兴经济体与开放合作、“一带一路”与开放创新、开放合作与海外利益保护这四个议题的讨论中,18位专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为新兴经济体论坛的学术交流、思想碰撞和文化沟通添砖加瓦。

  分论坛(一)以“新兴经济体与开放发展”为主题,主要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包容性开放与新兴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两部分内容。会议上,大部分学者认为开放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应该具备责任意识,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创新则是要深入推进新兴经济体各国间的伙伴关系,在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领域不断打造合作成果,助力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二)的讨论更为热烈,主要议题为“新兴经济体与开放合作”,分为新兴经济体开放性合作与新兴经济体合作的新挑战、新路径两小节内容。与会学者们指出,外部环境是一国开放发展的重要条件,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国作为引领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重要一员,面对国际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美国对华战略调整,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任务仍然是为中国完成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持续发展营造可预见的良好国际环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分论坛(三)紧密围绕“‘一带一路’与开放创新”展开,主要分为“一带一路”推动产业内贸易发展和“一带一路”创新绩效两部分内容。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继承了古丝路精神,其初衷和最高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引领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强力引擎。“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贡献了新的模式。面向未来,中国将携手更多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世界。

  分论坛(四)从两个方面讨论了“开放合作与海外利益保护”一题。其一是中国对外开放合作与海外利益保护,其二是中国对外投资与海外利益保护。学者们普遍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推动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为此,我国“走出去”企业要主动把握全球经济变化中的机遇,不断拓展融入国际市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此外,应当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合作机制,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话语权。

  新兴经济体论坛已连续举办八届,逐步发展成为更加成熟、更具学术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学术交流与文化沟通平台。论坛议题不断丰富,学术层次不断提升,同时内容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高度契合国内发展实际。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并认为,未来全球经济前景依然复杂,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新兴经济体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冲击和挑战愈加强烈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需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实现命运与共。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丁泓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