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校2025高质量发展访谈】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党委书记李文静 :“党建+ ”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2月5日,蛇年首个工作日,2025年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展开。为响应大会精神,中国教育在线特别开设《2025学校高质量发展》访谈专题,邀请广东各学校领导分享如何通过教育创新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党委书记李文静
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党委书记李文静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党委始终锚定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内容,以党员先锋工作室为平台,强队伍、塑形象、创品牌。实施“党建引领 ”工程,促学校全面发展;实施“争优示范 ”工程,促党员教师发展;实施“协同育人 ”工程,促学生健康发展。着力推动思政一体化课程建设,党建带团建带队建育人链条相衔接,取得显著成效。
一、党建+,构建学校发展新格局
学校党委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建引领作为“红色引擎 ”推动党建“软实力 ”转化为教育发展“硬支撑 ”。学校党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原则,稳慎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地。作为集团校办学的“龙头校 ”,党建引领的“牵头校 ”,学校党委从高处发力,围绕学校发展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立足学校“ 昌明 ”文化内涵,塑造党建品牌。以“ 昌明先锋 ”党员工作室为载体,把党建与教育教学、学校发展有机融合,引领本校、集团内学校和结对学校高水平高质量卓越发展。通过构建制度、组织、队伍、示范“ 四位一体 ”新格局,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及时调整优化策略,实现党建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党建+,塑造教师提升新引擎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们认识到,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引导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并实现专业成长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我校党委以“昌明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构建“头雁领航——中坚创变——青苗筑基”的教师发展新生态,形成新时代强师矩阵。学校秉承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优良的办学传统,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以“内涵式发展、精品化办学”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师队伍提质作为重点工作,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校党委积极搭建多元发展平台,充分发挥“昌明先锋 ”党员工作室的作用,形成“三阶培养 ”强师路径。头雁领航:多个省、市、区级名师工作室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结对校级名师工作室,从思想上、专业上形成示范辐射;中坚创变:校级名师工作室的骨干党员、骨干教师发挥专业优势,以“1+1+N”模式探索智能教学实践:每位教师主攻1项数字技术、建设1门课程资源、带动N个教学场景创新,努力探索创新育人新路径;青苗筑基:让青年教师能担当、善作为。利用学校人才资源和数智化技术的优势,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交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风师德在线、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党建+,开创学生成长新境界
学校全面实施“协同育人”工程,凝聚校家社育人合力。全方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加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优化,联结学生与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经验,让知识回归生活,加强STEM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建设,形成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体系。不断创新课程形态,丰富课程供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课程服务。从学校“昌明”文化的内涵延展,培育“脸上有微笑,心中有阳光”的时代新人,把“五育融合”贯穿教育全过程,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混合式课程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实践提供系统性的课程空间支撑。
同时,我们注重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构建“三位一体 ”协同育人模式。挖掘校园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效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开拓育人路径,创新性地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让思政课“走出去”,让校家社协同“活起来”,从而凸显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
未来,学校党委将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引领学校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中国教育在线 林剑 通讯员 刘晓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