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深耕“三精三有”模式 勇闯“粤黔协作”新路——记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组团式”帮扶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2025-09-01 16:39:00
中国教育在线

  一、帮扶工作基本情况

  根据中组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2022年8月,组织选派中山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中山一职)副校长章利建担任六盘水市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水城职校)校长,以章利建校长为首的8名“组团式”帮扶团队,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帮扶工作后。2024年8月,组织选派中山一职徐勇校长接替“组团式”帮扶工作,8名团队成员开启第二阶段的帮扶工作。

第一阶段8成员

第二阶段8成员

  帮扶团队心怀“国之大者”的崇高使命,肩负“水城所需,中山所能”的责任担当。立足水城职校实际、聚焦“七个一”任务,以“技能贵州项目”为抓手,深耕“三精三有”模式,达到“四个明显提升”。

  二、深耕“三精三有”模式

  1、组团帮扶精心有招:输血与造血并重,建立团队带团队的帮扶机制

  帮扶团队深入调研,有的放矢。开展干部座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全方位了解学校情况,以“建机制、育骨干、创品牌”为己任,聚焦“七个一”任务精准帮扶。引入东部优势资源,发挥广东省龙卫平名校长工作室平台优势,吸纳水城职校行政班子加入工作室研修,以研促教。多批次邀请广东省、中山市名师工作室,以及东部地区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传授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水城职校与中山一职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每学期至少互派出1名校级领导及3名骨干教师交流一个月。三年来,水城职校共选派出50余人到中山一职跟岗交流,中山一职共选派出90余人到水城职校开展教学指导交流工作。

2022年8月20日中山一职教育教学管理团队暨广东省名校长龙卫平工作室到六盘水市水城职校交流

中山名师走进六盘水

  2、硬件帮扶精准有力:聚焦七个一任务帮扶,援建投资一千四百万元

  构建“山水职教共同体”,建成共生共长、优势互补的校际联盟。一是驻点互促,派遣一支帮扶团队;二是联合互培,共招一个订单班级;三是教育互学,同编一本校本教材;四是教师互换,培育一支优秀团队;五是专业互补,援建一个示范专业;六是产学互助,共建一间专业工作室;七是文化互鉴,开发一件特色产品。“组团式”帮扶紧紧围绕“七个一”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22年以来共投入帮扶资金共1400多万元。包括建设70套智慧黑板、建设烹饪实训室、3D打印文创实训室、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多功能报告厅、计算机实训室等,基于水城支柱铝业的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在筹划建设中。

  3、软性帮扶精彩有效:以技能贵州项目为抓手,打造双师型创新团队

  锚定学校内涵建设发展之路不放松,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狠抓“技能贵州”等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建立“团队带团队”的帮扶机制,学校成立项目申报专班,书记、校长亲自督办指导,推动学校教育科研改革快速发展。形成了“书记校长挂帅,部门领导牵头、中层全员参与、学科组长独当一面、骨干教师争相加入”的良好局面,产生了很好团队培养的效果。三年来共申报立项“技能贵州”省级项目14个,中山一职与水城职校联合申报的《基于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三精三有”粤黔协作新模式研究》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累计获得项目建设资金887万元,共有200多人次参与项目建设中,团队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培养。助推学校在“国家双优校”建设征途上迈出坚实步伐。

  三、达到“四个明显提升”

  1、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努力打造“党建+制度、党建+教学、党建+德育、党建+校企合作”等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模式,实现党建引领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帮扶团队优化“两清单、三制度、四机制”等重要制度9个;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15份;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8个;对接产业优化数控技术应用等8个专业课程内容;持续修订了2022至2025四个年级1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实施;建成70套智慧黑板及全校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持续推进《三教改革示范校建设》《东西部协作示范校建设》等省级项目建设。与中山一职联合建设“数控技术应用”等5对专业工作室共同体;代表两校文化特色的“水城农民画相框灯”实现了设计、制作、量产,该作品还被遴选参加在贵阳举办的“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水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的科学规划和部署下,在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全校师生团结一心,2024年7月,学校从以朵校区整体搬迁至经开区校区。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2025年2月,学校推进“学部制”二级管理模式,组建四大学部,改组行政机构,精简部门人员,提高办事效率,改革成效初显,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助推教师队伍能力明显提升

  为打造一支强而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多方合力持续加强东西部协作交流和教师队伍培训的力度。连续三年多批次邀请广东省中职名校长龙卫平工作室、中山市(职教)名师工作室、中山市教育教学(职教)研究室、中山一职中层管理团队、中山有关职教名校,以及东部地区知名专家教授100余人,来校讲学授课或传授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帮扶团队协助组建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个,培养青年教师32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16人,比率突破75%。举办教学教法、教育科研、心理辅导等各类培训讲座40余次,开展示范课23节,开展远程课堂共享课12节,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及培训40余次。每学期选派3至4名骨干教师到中山一职跟岗一个月,并从中山一职选派3名专业教师到水城职校指导。分批选派120多名骨干教师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参加专项培训。

  3、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学校每年成立了一个“广东班”,构建“2+1”联合培养模式,选派学生到广东实习,优先推荐就业127人;近三年学生获省、市级奖励100余项;入职工资逐年递增,升学率提升至63%,受企业和高校好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开展理想信念讲座和教育活动共18场次,开展专业认知、就业创业讲座20余场次。注重学生技能提升,助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024年选派移动应用开发、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两个比赛项目的师生共8人赴中山一职集训,选派网络建设与运维、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两个比赛项目的师生共6人赴贵州机电集训。在2024年学生技能大赛中,法律实务赛项获省三等奖;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获省一等奖;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省二等奖;航空服务赛项省二等奖。2024学年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12项,肖瑶、汪丽老师指导学生获省一等奖,王正超、郁苏老师指导学生获省二等奖、刘云霞、余娥仙指导学生获省三等奖,马灵芝老师获省级三等奖,学校共获市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7项。

  4、实现办学质量明显提升

  帮扶团队以“技能贵州”项目为抓手,通过项目申报和建设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实现办学质量上新档次。三年来,水城职校除《东西部协作示范校》《三教改革示范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示范性人才培养方案》《数控现代制造业生产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贵州省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等14个“技能贵州”项目获贵州省立项。还有《贵州省中职共青团建设示范校》《六盘水市传统体育项目示范校》等项目获得立项。《工艺美术专业群建设路径实践研究》《基于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三精三有”粤黔协作新模式研究》获广东省立项。学校还组织教师共申报了3项市级、5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完成了1项省级1项市级课题结题验收。通过这些项目的申报建设,对两校教师团队的锻炼非常明显,实现了办学质量的明显提升。

  此外,由两校工作室共同设计开发并量产的“水城非遗农民画相框灯”,在“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展览,在野玉海旅游度假区农民画文创商店售卖;办学模式实现了中高职贯通;服务水城区22所学校开展心理团辅50余次,受益师生、家长18000人,被各级媒体报道30余次。2023年2023年学校获省共青团建设示范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强基校、东西部协作示范校、三教改革示范校,2024年学校获机电专业获省示范性人培方案,数控专业获省优质专业。2024年水城教育开放学院现已落户水城职校。

  通过多元化举措激发教研活力,赋能教师专业成长。2024学年第二学期,与中山一职联合举办跨区域思政公开课、示范课,打破地域壁垒,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中山一职思政教学团队分三批次来到水城职校,共组织了公开课6节、示范课1节,推门听课12节。有力地促进了水城职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来源:六盘水市水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