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外来工子弟学校发展简史
1994年
出现首所外来工子弟学校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的打工子弟学校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一名叫李志坚的外来工看中了这个庞大市场,1994年,他在珠江新城的冼村办起广州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那时的学校全用石棉瓦搭成,收费低廉,每学期200多元,一下子吸引了几百人报名。不过由于办学条件简陋,他曾被以非法办学名义抓起来。
1996年
出现首所正式注册学校
1996年,广州市出现经过审批注册的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彼时,仍以自发办学居多。大多数学校校舍租用仓库和民宅,装修粗糙,有的干脆以窝棚做教室,缺乏最基本的消防安全验证等。“窝棚学校”虽被政府勒令禁止,但仍然屡禁不绝。
2001年
奔商机来,发展到100多所
2001年,广州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发展到100多所。大多数投资人冲着“商机”而来,有的投资人一连办了三四所,如康乐小学、春晖小学、金鹰小学都是较早一批,主要集中在天河冼村、海珠区一带。有的学校小的只有几十人规模。大部分入学者都是同一个地方的老乡,办学者也都是自家人。几年下来,好一点的小学每年能稳定招收到1000多名以上学生。
2003年
外来工子弟学校创办增速
2003年左右,外来工子弟学校创办明显提速。千人规模以上的学校已经不在少数,甚至有的学校可以达到两三千人。此时,广州市政府也加大了对非法办学的惩治力度,其结果是大量不合格的外来工子弟学校被取缔。调查发现,全市当时约有32万非本地户籍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少年在广州读书,其中公立学校以借读形式接纳了约9万人,不到总数的28%,余下的23万在民办学校读书。
2007年
首受冲击生源回落
外来工子弟学校发展到两百多所,这一年开始,广州对外来工子弟学校实行限额招生。同时,广东同时宣布对全省农村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一部分在广州外来工子弟学校就读的省内农村子弟开始出现回流。据教育部门当时公布的数据显示,海珠区民办学校的招生总数略有下降。另外,政府也开始允许公办学校在保证地段生入学的情况下,招收外来工子弟入学。从这段时间开始新办外来工子女学校逐渐减少,有时候一个区一年增加不到一两所。
2010年
外来工子弟学校已占40%
从2004年到2010年,广州市外来工子女人口已经从32万左右增加到51万,学校数量增加到300多所。占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人口的40%。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