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秋临执耒,开辟希望之壤
2024年9月中旬,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在大学城校区试验田上开展“人文种地君,请就位”主题农耕实践活动。学校各专业学生在专业教师团队的悉心指导下,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开启了这场农事实践。
“人文种地君,请就位”(第一期)启动大会
同学们手持农具,将胭脂萝卜、油菜、白菜、豌豆等作物种子播撒进土壤,这一过程农学上称为“播种作业”,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的农艺原理。同学们按照标准化农艺规程为每粒种子优化生长微环境,让希望的种苗在这片沃土上生根抽枝,用青春汗水浇灌出校园里最动人的绿色诗篇。
科普小知识
播种深度需根据种子生物学特性(如粒径大小、发芽需光性等)和土壤墒情进行精准调控,过深会导致种子缺氧难以破土,过浅则易受干旱或鸟害影响;播种密度则需兼顾植株个体发育空间与群体光能利用效率,直接影响作物后期的产量构成因素和品质表现。
同学们手持农具在试验田里快乐劳作
02 精管笃行,躬耕农学厚土
在作物生长的漫长维护期,同学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细致的田间管理工作,每一项措施都蕴含着深刻的农学知识。
“中耕松土”是重要的农事操作之一,通过疏松表层土壤,打破因降水、灌溉等造成的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气体交换,使根系能够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同时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起到保墒抗旱的效果。同学们定期进行中耕,为作物根系生长创造疏松、透气的环境。
同学们为作物“中耕松土”
“科学灌溉”是保障作物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差异显著。例如豌豆在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增,而白菜在莲座期和结球期对水分变化尤为敏感。
同学们中期对作物悉心浇灌
“绿色防控病虫害”体现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结合贵州山地病虫害发生规律,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通过利用黄板、蓝板诱杀害虫成虫,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精准施药,将病虫害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既保障了作物产量和品质,又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03 春归盈收,鉴评硕果勋章
历经寒冬,今年春季,试验田迎来了丰收盛景。胭脂萝卜表皮嫣红,肉质脆嫩;油菜郁郁葱葱,叶片舒展;白菜紧实饱满,颗颗硕大;豌豆尖随风摇曳,生机盎然。
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同学们辛勤劳作的最好见证。
试验田里硕果累累
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专业教师评估实践成果
为科学评估学生的实践成果,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制定了一套全面、严谨的成果评定体系。产量评估采用专业测产方法,结合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考量同学们在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水平;质量检测涵盖作物外观品质(如形状、色泽、大小均匀度)、内在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口感风味等),确保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综合考量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如对农事操作时机的把握、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方法的选择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依据上述评定标准,文化旅游与区域发展学院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了表彰。奖项设置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团队协作、科学探索精神的弘扬,激励更多同学投身于劳动实践,在农业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第一期“人文种地君”获奖表彰
04 学思践悟,闪耀劳动荣光
2023级网络与新媒体2班徐满:“参与此次农耕实践,我深刻领悟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学到的农学知识,只有在亲手劳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从播种时对深度、间距的把控,到田间管理时对病虫害的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我们的专业能力和耐心。这片试验田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地方,更是我们成长的课堂。”
2023级旅游管理2班张涛:“劳动是一场修行,它磨练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在维护作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许多困难,但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攻克。看到亲手种植的作物茁壮成长,那份喜悦和成就感难以言表。这让我明白,每一份收获都离不开辛勤付出,也让我更加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2023级农艺教育1班幸湘:“以前对农业的认知仅停留在书本,如今通过亲身参与,我感受到农业的魅力与复杂性。它既是一门科学,需要严谨的理论知识支撑;也是一门艺术,要求我们用心去呵护每一株作物。这次经历让我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颁奖大会合影留念
05 劳动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传授实用的生产技能和专业知识,更在塑造学生品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文种地君,请就位”农耕实践活动,是贵阳人文科技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沉浸式体验耕种与收获,在泥土里挖掘智慧,在汗水中收获成长,夯实劳动技能,厚植热爱劳动的情怀。让劳动教育从理论知识走向田间地头、转化为劳动成果,为培养学生们成为全面发展和契合社会需求的时代新农人作出积极贡献。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