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3月29日至30日,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在花溪校区举办“铭记历史,簸绘山河——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非遗簸箕画创作实践”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劳动教育教研室主办,特邀贵州省乡村工匠名师、贵阳市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罗远礼老师到学校进行授课。202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班全体同学参加活动。
花溪校区
观影学史,领略非遗技艺
活动首日,劳动教育教研室田仁贵老师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地道战》《地雷战》,带领同学们重温抗战英雄事迹,感受军民团结的磅礴力量。观影结束后,非遗传承人罗远礼老师现场展示簸箕画制作技艺,详细讲解传统工艺背后的文化内涵。罗老师感慨道:“簸箕编织见证了抗战时期军民齐心的岁月,如今以它为依托进行创作,既是活化非遗,更是致敬历史。”
罗远礼老师为学生授课
协作共创,绘就红色情怀
集体创作环节,师生分组携手,以簸箕为纸、丙烯颜料为墨,将对抗战历史的感悟倾注表达在艺术创作上。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既有八路军奋勇冲锋的热血场景,又有百姓支前送粮鱼水情深的暖心画面,还有展现新时代英雄的动人篇章。学生干部李生伦同学分享感受:“每一笔落下,都让我对先辈的牺牲精神有更深体会,这种沉浸式创作远比书本知识来得震撼。”
劳动实践课现场
成果亮相,传承红色薪火
3月 30日下午,“烽火记忆”主题展览在教学楼大厅进行,几十幅簸箕画作品惊艳亮相,吸引大批师生驻足观赏。红色故事分享会上,学生代表结合作品,讲述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抗战故事。展览将持续一周,部分佳作后续将捐赠至校史馆永久珍藏。
簸箕画部分作品展示
本次活动通过非遗艺术创作与红色教育深度融合,以匠心绘山河,以实践铭初心。田仁贵老师表示,此次劳动实践活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听、做、讲、展"四维联动,让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可观可感。簸箕画这一质朴载体,既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又在新时代焕发出爱国主义的艺术光彩,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创新样本。
未来,贵阳人文科技学院将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让红色基因在创新传承中永葆生机。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