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是用脚步丈量大地的记录者、是用青春热血扎根泥土的践行者、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的感受者,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行走的思政课的温度。”4月19日,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来自全校的20名学生到榕江县开展以“红色基因传承+村超文化浸润”为主线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推动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传承红色基因,聆听历史回响。“行走的思政课”第一站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历史从来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我们每一个人血液里的基因”,带队老师杨桂越为学生讲授了红七军在榕江的这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通过泛黄照片中的定格瞬间、斑驳累累的文物遗迹、动态复原的战斗场景,构建起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
深入走访调研,探寻乡村振兴路子。“行走的思政课”第二站来到集侗族文化、民族传说和独特生态融为一体的古榕群。“村超让全世界看到了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我感到无比自豪”“没想到我这个老头还能看到这个场面”“抓住机遇和守住初心是我会一直坚持的事情”。在调研中,学生们从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的当地阿姨眼中感受到了“热爱”与“坚定”;从炮火硝烟里走出来的抗美援朝老爷爷眼中看到了社会发展的“不变”与“万变”;从扎根当地创业的新农人眼中感悟到了“生态守护者”与“乡村振兴者”的初心使命。
沉浸感受村超夜,解锁民族团结密码。“行走的思政课”第三站来到“贵州村超”现场。当村超的哨声与上课铃声共振,思政课堂就有了泥土的温度。在这里,带队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村超是什么、村超的由来,同学们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超幸福”“超经济”“超形象”的真实村超样貌,更看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黔东南实践。学生龙明超感慨:“当我同成千上万的民族同胞在滂沱大雨中升国旗,奏国歌,我突然理解了思政课老师讲的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学生们脚下沾满泥土的球鞋,丈量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真实厚度。未来,凯里学院将继续打造有温度、有质量、有价值的“行走的思政课”,在行走中解码中国精神,在对话中凝聚民族共识,让每次出发都成为点亮信仰的火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