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24日,材料工程领域顶尖学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 西拉 姆· 拉马 克里 希纳 教授 ( Prof. Seeram Ramakrishna)应邀莅临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以“纳米技术赋能未来生活”(Nanotechnology Enabling Future Living)为题开展学术讲座。下午围绕纳米科技前沿应用与学科交叉合作展开深度交流,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吴仕华、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工业处处长张凤、学校副理事长、泰豪产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军、校长(首席治校专家)唐建荣、副校长罗卫东、副校长杨波、纪委书记黄晓儒、校长助理李锐锋等出席会议。作为贵州民办高校首位到访的院士级学者,此次交流通过学术讲座、实验室考察及合作研讨,推动纳米科技跨学科融合创新。
学术讲座解码纳米技术的多维度创新
上午,讲座在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如期举行,副校长罗卫东出席并主持讲座。讲座吸引了智能工程系、健康管理系等200 余名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罗卫东代表学校对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拉马克里希纳教授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跨学科研究领军者,致力于将纳米纤维与纳米材料的多维度响应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场交流给师生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激发更多创新思考。
讲座中,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系统介绍了纳米纤维电纺技术的核心原理与研究进展。他从电纺技术的基础机制切入,详细阐述了溶液参数、环境条件对纳米纤维结构的调控作用,以及该技术在生物医学、能源材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价值和突破性应用。教授强调跨学科协同创新是突破技术转化的关键,指出纳米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学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健康医疗、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全球性挑战的解决方案从实验室向产业化跃迁,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范式。
问答互动环节中,三位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就讲座内容提问,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从专业角度耐心解答并提出个人见解。
深度交流纳米实验室参观与学科融合研讨
下午,拉马克里希纳教授参观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纳米与分子材料产教融合重点实验室、双创中心的前沿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室,对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在纳米材料制备、刺梨超分子功效产品的开发、工业设计领域的成果,特别是斩获国际大奖的创新项目表示高度认可,肯定了学校在产教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探索,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
随后,纳米科技项目合作座谈会在阳明书院会议室召开,由副校长罗卫东主持。
会上,唐建荣对拉马克里希纳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感谢。拉马克里希纳教授此次来校讲学意义重大。作为贵州民办高校有史以来首个到校讲学的国外著名院士级别学者,希望与拉马克里希纳教授深入交流,通过此次机会加强双方友好合作,助力学校发展。
发言后,唐建荣代表学校授予拉马克里希纳教授聘书,聘请他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启新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New Horizon)”,邱军赠予拉马克里希纳教授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制作的肖像剪纸作为纪念品。
李锐锋向拉马克里希纳教授介绍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建校历史、校园概况、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及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多维度展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实力与风采。
会上,吴仕华肯定了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对贵州省产业经济做出的贡献,介绍了贵州省产业经济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表达了他希望贵科院与拉马克里希纳教授能够以此次会面为契机,开启全面深化合作。可以先建“纳米+中医药+人工智能”方向的省重点实验室,从贵科院有技术优势的纳米工艺刺梨系列产品开发入手。
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中医药、纳米科技交叉融合”展开研讨,达成初步项目合作意向。双方将合作建立纳米科技-中医药-人工智能三者融合的从省级到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提升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科研竞争力与办学特色,吸引优质产学研合作资源,增强社会认可度,有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转型。在政策指导下,项目依托贵州中医药自然资源优势,发挥人工智能潜力,结合纳米科技前沿技术,打造全新生态产业。
此次交流标志着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在纳米科技领域合作的深化。双方将以“优势互补、需求导向”为原则,推动纳米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实际应用。校领导表示,期待通过跨学科协同,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人类健康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议题贡献智慧。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