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考生须知 |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25分类考试即将开始!
2025-03-19 13:44:00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各位考生: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分类考试招生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即将开启!请考生们务必仔细阅读以下信息,按时参加测试~

  考试时间

  1.“高中类”考生:测试时间2025年3月23日09:00-17:00,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2.“中职类”考生:专业能力测试时间2025年3月22日09:00-11:00;技术技能测试时间2025年3月22日13:00-17:00,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3.“专项类”考生:测试时间2025年3月23日09:00-17:00,具体以准考证为准。

  考试条件

  一、高中类考生

  (1)参加2025年全省高职分类考试报名的2024届、2025届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须完成10门课程考试,每个科目须达到合格。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

  (2)参加2025年全省高职分类考试报名的2023届及以往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须完成11门课程考试,考试成绩8门课程达到C等及以上等第。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

  二、专项类考生

  报考专项类的考生须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材料进行现场审核:

  (1)退役军人:身份证、学历证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退出现役证》、我省户口簿等相关证明材料。

  (2)下岗失业人员:身份证、学历证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我省户口簿、失业登记证明等。

  (3)企业员工:身份证、学历证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我省户口簿或我省居住证明、在黔务工6个月及以上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在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清单、银行工资流水等)。

  (4)高素质农民:身份证、学历证明(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我省户口簿、参加我省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证书。

  考试内容

  1. 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采用线上网络面试方式,根据考生所报考第一专业进行测试,检测该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该职业的基础潜能和职业倾向。

  2. 中职毕业生职业技能测试采用线下测试,根据考生所报考第一专业对其进行专业能力测试和技术技能测试。专业能力测试采用笔试考试,重点考察综合专业能力。技术技能测试以操作考试为主,重点考察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的掌握能力。

  3.报考“专项类”考生采用现场面试的方式,检测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该职业的基础潜能和职业倾向。

  准考证打印

  打印时间:2025年3月20日—21日,请考生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打印后认真检查准考证上考生本人信息是否正确,如有问题请立即联系学校招就处。

  打印网址:https://www.gzbjzy.edu.cn/zsjyc/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857-8330476

  学校地址:贵州省毕节市高新区职教城文曲路中段

  注意事项

  1.考生须提前自行打印准考证,测试时须带上身份证、准考证等证件。

  2.参加线上面试考生不需要到校,提前做好准备,自备视频面试设备(如笔记本、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确保网速畅通,面试环境的安静。

  3.参加线下测试的考生要提前熟悉前往考点路线,按照考点安排熟悉考场位置,提前进入考场。

  4.学校老师会通过电话邀请的方式,通知考生加入专业对应的线上联络群,以便安排测试相关事宜,请考生保持电话畅通。

  温馨提示

  (一)乘车提示

  1.市区的考生乘坐21路、20路和K7路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北门站下车。

  2.高铁站和毕节汽车客运站下车的考生乘坐45路在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北门站下车。

  3.自行驾车的考生可在毕节东收费站出站。

  (二)安全提示

  1.请考生注意交通安全,坐出租车时,要乘坐正规出租车,在上车前要记住车牌号码,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切莫贪图便宜搭黑车。不乘坐无车牌、无行驶证、无保险非法营运的机动车辆。

  2.自驾送考的考生要遵守交规,驾车出行系好安全带,自觉抵制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

  3.及时关注毕节市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根据天气穿戴合适衣物,出行过程中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4.注意饮食卫生安全,考试期间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饮酒更不要酗酒,保证吃热的熟食。

  5.凡涉及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分类考试招生的信息请考生以官网通知为准,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未组织关于职业技能(适应性)测试的相关培训,也未向任何人承诺保证录取,最终的录取结果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公示的名单为准。请各位考生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谨防受骗上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