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创新 共探高等教育数字化新征程 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在三亚学院成功举办
4月18日,来自全国的近百所民办院校领导以及多家教育科技企业负责人齐聚三亚学院,共同见证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立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盛大启幕。大家围绕高等教育数字化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实践经验,共商发展大计,为推动民办高等教育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前行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法律委员会原副主任李连宁
李连宁会长强调,民办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当今民办教育不能仅做跟随者,要以先行者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利用自身体制机制和资源配置的灵活优势,在数字化教育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他赞许芯位教育的卓识远见,期待未来有更多同行者加入数字化教育的变革中。同时,李连宁会长指出民办高校面临两大现实课题:一是人工智能等技术重塑产业边界,对人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提出全新要求,单一技能型人才将被数字复合型人才取代;二是Z世代数字原住民进入校园,他们渴望更具互动性、个性化、主动性的学习体验。这要求民办高校必须以数字化手段重构教育场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模式,从教师发展到实践平台,进行系统性创新重建。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高等教育数字化专委会理事长陆丹
陆丹博士以“AI与民办教育的快车道”为题做主旨演讲。他认为,人工智能时代为民办教育带来了难得机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数字化教育专委会的成立,是顺应国家号召的积极行动,更是民办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他回顾民办教育发展历程,指出过去民办教育虽有诸多发展成就,但如今在人工智能面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他强调,在当前形势下,民办教育不能再寄希望于传统的弯道超车方式,而应坚决、快速地拥抱人工智能,这是缩短与国内外优秀大学差距的关键。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三大机遇:教育平权,通过技术整合资源,缩小教育机构间的差距;教育效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研等功能的效率,缩短各环节周期;教育创新,人工智能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创新的催化剂。教育智能体的搭建应围绕教育理念变革与优质资源供给双向发力。中国民办教育正借助数字化专委会的力量,开启AI赋能的新征程。

华东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贵州研究院院长周傲英
周傲英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发言,他系统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发展路径,强调人工智能本身就是科技革命,提出数智时代需要加强对科学和数据的反思,深入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从理论萌芽到技术突破的历程,剖析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及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呼吁拥抱DATA POWER的人工智能时代。

山东协和学院董事长王桂云
王桂云董事长以“民办高校数字化转型实践”为题发言。她指出,高等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共识,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民办高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教育数字化赋能转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深入探索和实践教育数字化的新路径、新模式,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亚学院校长沈建勇
校长沈建勇回顾了民办高等教育在发展历程中凭借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面对生成式AI带来的知识传播形态和全球教育生态的颠覆性重构,他指出民办高等教育面临诸多难题,如数字鸿沟如何填平、数字伦理和学术诚信争议如何解决、学生主体性消解风险如何防范等。这些问题具体而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一线的师生。他表示,三亚学院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指导下,践行李书福董事长“跨界、跨区、跨线并行”的“三个校园”理念,通过区域联动、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多元交互,努力打破知识边界,重塑学习路径。同时,吉利教育系统孵化的芯位教育平台也为学校提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凝聚共识,共同打造民办高等教育素质共同体,共建课程资源共享联盟,共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教育合作网络,构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生态。

阿里巴巴天猫校园CEO程少雄
程少雄分享了企业在助力校园服务数字化方面的经验。天猫校园是阿里巴巴集团面向校园服务的数字化公司,基于成熟技术和丰富生态资源,助力校园服务升级。期待未来与更多伙伴携手,打造智慧化校园,让校园学习生活更加美好。
会议宣布通过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并颁发“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成员聘书。
当天下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举行闭门会议,审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规程,审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工作重点。

三亚学院执行校长王丹
在院校交流环节,六位来自不同民办高校的代表依次上台分享。三亚学院执行校长王丹以“颠覆式创新风口中的理念与行动”为题,分享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心得。她指出,民办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存在优质知识触达率低和学生“三创能力”转化率低等问题。为此,三亚学院以吉利教育的“三个校园”倡议为顶层文化,通过顶层设计、AI协同和成果导向等路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在AI协同方面,通过芯位教学平台帮助学习者建立与经典知识、前沿知识和真实场景能力的强链接,在成果导向方面,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实现和教育产品的交付性触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效果。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会暨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数字化时代中指明了前行的航向,为各民办高校搭建起交流与合作的广阔平台。三亚学院作为首届高等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论坛的承办单位及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数字化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深信在各方的携手奋进、共同努力之下,民办高等教育必将在数字化浪潮中持续创新、蓬勃发展,为培育更多契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倾尽全力、贡献力量。
(通讯员:刘晓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