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海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现复学复课 约180万名学生重返校园
2020-05-22 18:18:00
海南日报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5月20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小满”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农忙即将开始。

  截至5月20日,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已经全面实现复学复课,共有1962所小学(含639所教学点)、500所中学、55所中职学校和21所高等院校的约180万名学生重返校园,进入他们的“农忙”时节。

  海南日报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自4月7日第一批师生返校以来,我省复学复课工作总体平稳有序,师生和家长积极拥护、高度认可、反映良好,向全社会释放出了疫情稳定、社会安全、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的强烈信号。

  高位推进

  凝聚合力推动复学复课工作

  校园防疫关系到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学校复学复课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十分复杂,防控难度巨大。海南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复学复课工作的重要指示,有序推进学校复学复课,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复学复课工作,对我省每轮复学复课方案都进行了反复研究,并在全省分级分阶段实施开学复课的重要节点上采取措施、推进落实。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等省领导多次部署推动相关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作出批示指示、开展调研检查。

  从4月2日走进海口市一中初中部、海口中学,到5月5日走进海南大学,刘赐贵在33天里“四进校园”,实地检查各校防疫工作,反复强调做好复学复课工作,决不能心存侥幸,容不得半点闪失。

  4月7日第一批学生返校复课时,刘赐贵作出批示,向返校师生问好,祝开学顺利,号召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努力、社会共同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学复课;5月20日一早,最后一批高校学生顺利返校,他又专门作出批示,充分肯定我省复学复课工作,要求把防疫工作转向特殊性、个性化防范,确保学生在校既能学到知识又能身心健康。

  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复学复课工作,提出11条具体措施为复学复课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复学复课工作放在与复工复产复市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抓。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也将相关工作纳入每日调度会议题,建立日协调调度机制,为各级各类学校有序实现复学复课压实责任、提供保障。

  号令一出,三军景从——各市县均成立了工作专班,由党政一把手挂帅、一线指导,动员组织教育、卫健、应急、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工信、公安、宣传、网信、外事等部门,共同为复学复课工作保驾护航、营造氛围。

  省教育厅多次召开全省高校返校开学工作的动员会、部署会,会同卫健、应急等部门出台了高校开学方案、应急预案、验收标准、错峰返校时间安排等12项制度;各级市场监管、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联合做好物资保障,确保口罩、测温枪(仪)、消毒用品等保障到位;各级疾控部门配合学校摸排师生员工的健康情况和岛外旅居情况,加强有关重点地区入琼人员的核酸检测等工作;各级公安、消防、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对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校方安全、校外托管机构等明察暗访……

  复学复课工作不仅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更汇聚了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蓬勃合力。

  创新机制

  确保校园防疫工作万无一失

  从确定日期到师生返校,每一轮复学复课工作的准备时间短则几日、长也只有半月左右,必须环环相扣、打好“配合战”。

  为了破除部门壁垒,我省创新建立“三专”机制——由市县政府向各校派驻1名政府教育专员,帮助解决交通工具、防护物资、环境消杀等具体问题,当好校园疫情防控的“服务员”“协调员”“监督员”;由卫健部门为每所高校选派至少1名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并指定“1对1”定点联系医院,确保及时解决突发的卫生医疗事件;由各地统筹协调资源,为师生返校设立专用公交车辆,基本实现师生上学、放学“点对点”运输,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360名教育专员、1782名防疫专员进驻学校,各地共开设运行交通专线224条,搭建了部门“联系桥”,织牢了校园“安全网”,获得了中央媒体的多次关注报道,更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

  在高校复学复课工作中,这一创新机制又被注入了新的内容。

  与前期中小学校开学相比,高校开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省外师生人数较多——全省21所高校共有师生23.47万人,其中在省外师生达10.61万人,接近半数。可以说,高校开学的最大压力就是短时间内人员的密集流动。

  为确保高校复学复课工作万无一失,除了为各校配备防疫专员和定点联系医院,省教育厅还指导海南医学院,组织医疗专家组成海南省高等院校2020年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医疗卫生专家巡回指导团,分小组赴各高校指导开学疫情防控工作。

  海口、三亚、琼海等3个市县在各机场、港口、火车站、动车站设立了高校师生返琼专用道、接待点、服务区和停车场,安排了324辆专车为师生提供从“舱门”到“校门”的一站式接送服务,确保了高校返校师生出行安全顺畅。

  “我是凌晨将近1点才抵达海口的,原本都做好了在机场捱一夜,天亮了再回学校的准备。”让琼台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张泽宇惊喜的是,他刚走到出站口,学校的接送专用车就已经等在路边,“真的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因校制宜

  “硬核”防护提供暖心服务

  省委、省政府明确,师生返校复课,学校要承担起主体责任。

  复学复课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各校就按“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制定了“两案十制”(开学方案、应急预案和人员动态摸排及信息报告等10项制度),开展了实战演练、进行了考核验收。

  复学前,各校均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师生摸排”等制度,做到“每日一查”“一人一档”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精准全面掌握前14天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岛外旅居情况。复学后,各校又立即建立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的四维疫情防控体系,发动家校协同共管,把好校园疫情防控“第一关口”。

  值得一提的是,各校还坚持关口前移,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精细化返琼师生核酸和抗体检测工作。特别是,精准摸清每一名返琼高校师生的具体返琼日期、交通方式、航班航次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并对需做核酸检验的师生“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最大限度把疫情风险阻隔在校门外。

  通过走访,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各个学校均结合实际、各出实招,“硬核”防疫、暖心服务——

  为确保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乐东华二黄流中学安排人员每日对校园消毒消杀;为减少交叉感染可能,海口一中食堂采取配餐制,提前搭配好饭菜,让学生直接刷卡领餐用餐;为避免人员聚集,海口琼山区椰博小学本学期不设下课铃声,由各年级负责人协调各个班级,通过灵活调整上课时长的方式实现错峰下课……

  为让阔别校园近4个月的师生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海南师范大学在线“接单”,有需求的学生可以申请由学校帮忙晾晒被褥;海南医学院把理发师和天猫超市请进学校,方便学生理发、购物;琼台师范学院教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打扫宿舍,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海口经济学院为返校师生发放“爱心防护包”,体温计、护目镜、防护口罩、消毒湿巾等防疫物品十分齐备……不少学子直呼:“学校真是太暖了!”

  由于海南天气炎热,复学复课的各个学校还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体育课课程、课时和教学活动内容,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学生室外活动,并且保障供电正常和安全。省教育厅则督促已安装空调的学校做到“应开尽开”,未装的学校做到“应装尽装”,有序恢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

  承上启下

  夺取复学复课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当前,我省复学复课工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防疫工作转向特殊性、个性化防范,教学工作也将从线上逐步转向线下。

  省教育厅要求,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做好分类调整,做好开学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学校教学和居家学习的有效衔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省教培院则分别印发了详细的高考、中考学科备考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校有序高效开展备考工作,并对前期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优生‘吃不饱’、学困生‘不消化’”等情况进行“培优补差”。

  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担心疫情影响毕业、就业,对此,省教育厅建议各高校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毕业要求、简化相关程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答辩、评审等工作,确保学生顺利毕业;同时要积极与人社、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对接,加强网上就业指导服务,利用互联网就业平台,推动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等服务,促进毕业生就业。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下复学复课后师生可能出现的不安、焦虑等心理或行为异常,省教育厅出台文件,要求各地各校通过开展一次全面摸查、举办一场专题讲座、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推送一批战“疫”微课、开展一周系列活动、用好一组专门热线,加强返校复学后师生心理防护工作。目前,不少学校已经畅通了心理咨询渠道,并采用“开学第一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全省20所高校还发挥优势,开通了24小时心理援助专线和网络辅导渠道,组织135名具有心理学科专业背景的教师为师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援助。

  省教育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教育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正确领导,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广大师生和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常态化抓好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校园“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奋力夺取各级各类学校复学复课和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双胜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