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6年11月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试卷

http://zige.eol.cn  来源:  作者:考试大  2011-04-01    

  (第一部分)

  一,判断题:(每题0.5分,共20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一个完善的采购流程应满足所需物料在价格与质量、数量、区域之间的综合平衡。

  2.交货的准时性是整个供应链能否快速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必要条件。

  3.采购流程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控制采购成本。

  4.按仓库功能分类,可分为普通仓库、保温仓库、冷藏仓库、特种仓库。

  5.仓库作业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业量的不均衡。

  6.货物在仓储过程中的变化形式主要有物理机械变化、化学变化、生化变化等,这些都是货物的内因引起的。

  7.在进行配送车辆配装时,应尽量做到“先送先装”。

  8.社会化的中介型配送模式有利于用户间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

  9.在配送作业中的备货,它应当包括两项具体活动:筹集商品和储存商品。

  10.铁路运输只承担干线上大批量货物的运输。

  11.流通加工的主要目的是使配送的商品完全适合用户的需要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按照公路运输的技术配置不同,可分为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

  13.公路运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行门到门的直达运输。

  14.铁路货物运输一般可分为整车运输、零担运输和散装运输。

  15.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

  16.港口是水运的起点和终点,是船舶停泊及进行作业的处所。其基本功能是装卸功能,对船舶上的货物进行装卸作业。

  17.管道运输永远是单向运输,无回空运输问题。

  18.理货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配送区别于一般送货的重要标志。

  19.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称为多式联运。

  20.集装箱运输的类型,一般包括普通货物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集装箱运输和航空货物集装箱运输。

  21.对于需要冷藏、保温或加温的货物,虽不够整车运输条件,但也应按整车托运。

  22.货物联运包括大宗货物联运,即铁、水干线间联运,件杂货联运;零担货物联运,即干支线间和支线间联运。

  23.投保运输险的货物和未投保运输险的货物,能按一批货物托运。

  24.汽车零担发运地点多在承运部门所在的货运站。

  25.货物运价分号表是确定运价水平的关键。

  26.公路长途运价一般执行基本运价;短途运价递近递减,以里程分段或以基本运费加吨次费计费。

  27.为解决生产线上的物流矛盾,对于电机等动力元件,可以采用标准塑料托盘,以利于切换与搬运。

  28.由于流水线的特性决定,企业内部物流作业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

  29.生产流水线在更多的时候是指生产作业线,即将一些物料生产加工连接起来的连续作业线。

  30.货品编码提供了一种对物流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动识别技术,企业可随时了解有关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并及时作出反应。

  31.条形码识别技术可以辅助物品装卸、分类、拣货、库存,使作业程序简单而且准确。

  32.EDI以确定的报文格式形式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3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之一是资源共享,它只是指硬件资源的共享。

  34.保温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干散货集装箱等是属于专用集装箱。

  35.期量标准是生产物流计划工作的重要依据,亦称为作业计划标准。

  36.EDI常被称作电子贸易或无纸贸易。

  37.条码静区的宽度通常应不小于3mm。

  38.JIT认为过量生产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它不仅造成浪费,也造成库存,掩盖了许多管理不善问题,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像水掩盖了水中的石头一样。

  39.精益物流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40.航空货物运单是承运人接受货物的收据,也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缔结的运输合同;但它不同于国际货物运输中的海运运单,它不是代表货物所有权的物权凭证,也不是可以议付转让的单据。

分享到 更多

收藏此页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教师资格课程随意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