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办法
2025-04-07 15:47:00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4〕4号)、《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5〕4号)等文件内容,结合我校调剂需求,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原则
  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监督管理,严明招生纪律,确保调剂工作公平、规范、安全、有序。
  二、调剂信息
  郑州航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持续更新)
  三、调剂条件
  (一)符合调入专业报考条件,详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考生初试成绩(含加分,下同)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报考地处一区)的2025年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且初试成绩符合调入专业A类考生的国家线要求。
  (三)第一志愿报考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且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一般不接收跨学科门类调剂。
  (四)考生一志愿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英语(一)和英语(二)之间,数学(一)和数学(二)、数学(三)之间,数学(三)和经济类综合能力之间,统考科目和自命题科目之间,综合考虑难度差异、培养需求等因素,原则上按照难度递减的要求单向调剂。
  (五)对申请同一招生单位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我校严格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择优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不以考生第一志愿报考院校、毕业院校、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不以考生所在单位、行业、学校层次类别等非学业标准限定调剂生源范围。
  (六)对初试科目不完全相同的调剂考生,各学院结合其学习背景、报考专业情况、专业相关度、初试各科目成绩等因素综合衡量,公平合理设置具体的遴选进入复试条件(具体请查看各学院发布的调剂工作细则)。
  (七)第一志愿报考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不得调入其他专业,其他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该专业。
  (八)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出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类别)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
  (九)调入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要求初试成绩单科和总分均不低于国家复试分数线(A类地区)。
  由于各学科专业差异以及培养需要,部分学科(专业)对调剂考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专业(毕业专业)限定了范围或明确了遴选顺序,请考生仔细阅读,按学院明确要求和条件申请调剂。
  四、调剂工作程序
  调剂时间安排和具体缺额情况详见各学院网站发布的调剂公告(细则)和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查看。我校所有调剂工作均通过“调剂系统”进行。
  (一)各学院官网发布调剂工作细则(公告),公布调剂学科(专业)、缺额、调剂遴选条件和调剂程序等信息。
  (二)各学院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开通“调剂系统”,设置各专业调剂开始、关闭时间(每一轮调剂开放时间不低于12个小时)和缺额等信息。
  (三)考生在调剂开放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填报调剂志愿。
  (四)各学院调剂开放时间结束后的12小时内登录“调剂系统”,第一时间下载本轮所有申请调剂学生名单,根据发布的调剂工作细则(公告)遴选进入复试人员名单。
  (五)调剂考生在接到复试通知后,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确认。
  (六)若考生放弃择优遴选资格,则学院依次从符合条件的备选库中递补遴选进入复试考生,未被遴选进入复试的考生由学院统一解锁,如考生申请提前解锁或放弃择优遴选资格,请及时与学院联系处理。
  (七)复试考生按学院发布的复试通知参加复试,并及时查看学院网站公示的复试成绩。
  (八)学校在“调剂系统”中向拟录取考生发送“拟录取”通知。考生在接到“拟录取”通知后,须在“调剂系统”进行确认,已告知考生且在规定时间内不确认的将取消“拟录取”资格。
  五、注意事项
  (一)对于调剂生源充足的学科(专业),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一般不小于120%,具体复试比例由学院确定;调剂生源不足的学科(专业),按实际合格的调剂生源数量组织复试。
  (二)由于学科(专业)差异,请考生仔细阅读各学院发布的调剂条件,按流程和要求申请调剂。
  (三)以上内容如与教育部、河南省研究生招生调剂政策不一致,以上级要求为准。
  六、联系方式
  (一)研究生处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371-6191252061912529
  电子邮箱:yzb@zua.edu.cn
  (二)校纪委监督电话:0371-6191261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