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打造粮食数字课程群,赋能粮食行业数字化转型
在粮食行业加速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河南工业大学以创新为引领,系统构建了粮食数字课程群,涵盖粮食数字经济与粮食数字技术两大核心模块,旨在培养适应未来粮食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粮食行业的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粮食数字经济课程群:解锁粮食行业数字新价值
粮食数字经济课程群聚焦于数字经济在粮食行业的深度应用,通过讲授数字经济基础理论、粮食大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粮食产业运营效率与决策水平的能力。
该课程群不仅促进了粮食行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升级,还推动了粮食产业与金融、物流等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粮食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增强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在建设路径方面,一是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举。结合国内外数字经济最新理论,设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同时强化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实践环节,确保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与粮食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技术开发,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积累实战经验。三是国际化视野拓展。引入国际先进课程与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参与国际粮食经济活动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粮食数字技术课程群:筑牢粮食行业数字技术基石
粮食数字技术课程群聚焦于粮食行业关键数字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涵盖粮食信息技术、粮食大数据分析、粮食物联网应用等课程,旨在培养掌握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精英。
该课程群为粮食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了粮食生产、储藏、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保障了粮食安全。
在建设路径方面,一是注重前沿技术融合,紧跟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二是强化创新实验室建设,设立专门的创新实验室,配备专门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索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创新能力。三是夯实校企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职业素养。
三、综合建设策略:构建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
从粮食产业链条角度看,粮食数字人才培养需要搭建学科专业群,具体实践模式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粮食”“电子信息+粮食”“物流管理+粮食数字化”等。在跨学科融合方面,积极推动粮食数字课程群与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数字人才。
在教学质量控制方面,持续加强课程评估与反馈。建立课程群质量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学生、教师及行业导师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在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方面,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政策支持与资源投入,为粮食数字课程群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良好的外部环境。
河南工业大学通过构建粮食数字课程群,不仅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也为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后学校将继续深化粮食数字课程群建设,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为粮食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重大项目《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JGLX005Y)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员:马松林 曹鹤玲 马宏琳 张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