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郑州经贸学院探索构建“12345”就业服务体系
2025-11-06 16:11:00

  郑州经贸学院以“促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构建“12345”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强化核心引领、搭建数字平台、建强指导队伍、打造特色活动、优化专项服务五大关键举措,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强化一个核心目标构建就业工作新格局

  郑州经贸学院深入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学校统筹、学院主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专员—专业教师—毕业班辅导员”五级联动工作体系。同时,强化制度保障,将就业工作纳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以及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形成全方位推进就业工作的良好格局。凭借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学校荣获“2024年度高质量就业最佳创新与实践高校”称号,2025年就业工作实践成果成功入选“河南百校百企高质量就业优秀案例”,充分彰显了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创新成效与示范价值。

  依托两大数字平台打造智慧就业服务矩阵

  学校以就业信息网与“校友之家”平台为“双引擎”,构建智慧就业服务矩阵。其中,就业信息网企业库已收录合作企业500余家,全年发布招聘信息超2000条,提供就业岗位4.2万余个;“校友之家”平台注册校友达9000余人,通过举办校友企业专场招聘、校友职场分享等活动,构建起“校友助就业”的良性生态。针对2025届毕业生,学校举办“校友助发展·就业赢未来”校友企业专场双选会,吸引51家校友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有效搭建了校友企业与毕业生的对接桥梁。

  建强三支指导队伍筑牢就业服务根基

  学校组建校内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学院就业导师、校外就业创业指导专家三支骨干队伍,协同为学生提供全程化、专业化就业指导服务。目前,学校拥有校内就业指导专家25人,学院就业导师实现所有毕业班全覆盖,并聘请牧原股份、京东物流等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担任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形成“理论+实践”的双导师指导模式。

  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创新队伍建设模式。例如学校智慧制造学院推行的“就业发展导师制”成效显著,通过“专业教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较全校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金融与经济学院与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期货产业学院”,邀请行业专家深度参与课程教学,并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该学院相关专业毕业生起薪较全校平均水平高12%,充分体现了三支队伍协同指导的显著成效。

  打造四大特色活动提升就业指导实效

  学校精心打造“职涯赋能坊”“就业论坛”“就业沙龙”“校友大讲堂”四大特色活动品牌,全年举办各类就业指导活动20余场,累计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2025年以来,“职涯赋能坊”已开展走进特斯拉、格力等知名企业系列活动3场,并举办直击招聘现场、与人力资源专家面对面等专项活动多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岗位需求、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升求职竞争力。“就业论坛”聚焦企业引领下的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就业沙龙”围绕就业渠道拓展、求职技能提升等关键领域,通过行业大咖讲座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校友大讲堂”邀请优秀校友分享职业成长经验,为在校生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衔接桥梁,充分展现了郑经贸学子服务社会的青春担当。

  优化五项专项服务实现就业精准对接

  学校围绕就业政策宣传、求职指导、重点帮扶、供需对接、反馈培养五个专项,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精准就业服务。在就业政策宣传方面,实现全体毕业生全覆盖,通过专题讲座、线上推文等形式精准解读就业政策,并编制《郑州经贸学院就业服务手册》,确保每位毕业生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求职指导环节充分运用AI简历诊断、智能岗位匹配、AI面试指导等数字化工具,涵盖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核心内容,有效提升毕业生求职技能。重点帮扶工作中,建立“一人一档”帮扶台账,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实施“三三制”精准帮扶,2025届重点群体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供需对接方面,学校深化政校企合作,与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郑州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新郑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搭建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交流平台,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建立“日日有推送、周周有招聘、月月有专场”的校园招聘机制,助力毕业生“足不出校”实现早就业。针对2026届毕业生,已举办大型线下双选会2场、企业校园宣讲会12场,共吸引近500家企业到校招聘,提供岗位1.7万个;举办线上双选会2场、直播带岗2场,提供岗位9658个。反馈培养机制方面,通过对应届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企业回访等方式,建立毕业生、校友、企业数据库,精准掌握各方需求,将调研结果及时反馈至教学环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服务措施。在此基础上,建立“招生—培养—就业”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停招建筑学等6个与地方产业需求脱节的专业,增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制造工程、数字经济等7个新兴专业,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显著提升。

  郑州经贸学院通过“12345”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实现了就业服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被动等待”向“主动对接”、从“单一服务”向“多元协同”的三大转变。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保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通讯员:刘娜 张政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