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工程学院:构建特色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赋能学子职业发展
2025-11-19 18:21: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河南工程学院深耕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打造出一套科学系统、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不仅为学生职业发展筑牢根基,也为高校同类教育提供了宝贵经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多维课程体系贯穿全程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学校构建了覆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的多维度课程体系,贯穿大学生涯全阶段。大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高年级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求职技能培训;《创业教育》课程则全方位赋能创业意向学生。课程内容紧密贴合行业发展,以纺织工程专业为例,融入行业最新技术、产业升级趋势及企业案例,针对性开展模拟面试、职场礼仪培训等活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互动式方法,同时依托超星学习通泛雅在线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升学习灵活性与自主性。凭借优质课程建设,学校获省级“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立项4门,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3项、省级37项,还斩获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并获评“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最佳组织奖”。

  特色咨询服务护航成长 个性化规划点亮未来

  职说心语工作室作为核心平台,入选2021年全国高校首批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是当年河南省唯一、全国普通二本院校中唯一入围的工作室。工作室汇聚教师、校友和企业专家,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团体辅导等服务,其编写的案例先后在全国性评选中获优秀案例、二等奖等荣誉。学校搭建起全方位咨询服务体系,各学院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教师,开通线上咨询平台,定期举办就业咨询周,邀请企业人力资源专家进校园面对面交流,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校内外互补的服务格局。同时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档案,结合学习成绩、实践经历等数据,制定个性化发展规划,精准匹配学术研究、创业实践、技术创新等不同发展方向。

  丰富实践活动搭台 以赛促学成效显著

  学校推出大学生职业生涯导航计划,组建职场导师、校友导师、校内导师、朋辈导师“四位一体”导师团队,开展创生涯思享会、企业家讲座、企业实习等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各类职业规划与创业大赛常态化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不少优秀创业项目通过大赛获得孵化机会。学生社团积极助力职业发展,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组织开展讲座、求职培训、企业参观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兴趣与技能。 在学科竞赛方面,学校实施“一二一”工作方案,打造“一院一竞赛、一院一品牌”,学生参与度与获奖成绩斐然。在2019—2023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学校位列全国第20位、河南省第2位,累计斩获国家级奖项460项、省级以上奖项2300余项。

  多元师资队伍赋能 校企联动提质增效

  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专业背景多元化,涵盖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心理学及各专业学科,兼具扎实理论功底与丰富实践经验。学校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研讨会、职业资格培训,设立专项研究课题,鼓励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同时推行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常态化机制,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等工作,收集真实企业案例融入教学,既提升教学针对性,也为学生实习就业搭建了广阔平台。

  教育成果亮眼 社会影响广泛

  职业生涯教育的深耕细作,让学校收获了显著成效。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累计培养10万余名纺织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万余名校友成为行业规上企业技术骨干或高管。校友季玉栋、梅锋获评202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十大年度人物”,李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赵海雷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彰显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的教育成果受到河南青年网、大象新闻、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多次受邀在全国性会议分享经验,吸引众多高校前来交流学习。依托与地方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鼓励学生本地创业,提供职业培训与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河南工程学院将继续深化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创新,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与水平,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助力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河工”力量。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河南工程学院 作者:河南工程学院教务处 关斐 博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622997 2025-09-09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