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2025年单独招生报考指南
2025-04-08 20:48: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学校简介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是2024年4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专科学校,坐落于周口市中心城区,交通便捷,环境宜人。

  学校在发展初期就锚定特色办学方向,以人工智能应用为核心战略,依托联营教育集团在计算机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优势资源,全力打造“周口人工智能专业群”。该专业群涵盖室内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多领域,并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学校最具特色与竞争力的专业集群。学校组建精英师资队伍,构建先进教学体系,为“周口人工智能专业群”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标杆院校,培养契合时代需求、适应产业变革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周口城市职业学院紧跟科技与数字化转型,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办学路径,积极与知名企业、教育名家携手合作,大力提升 “人工智能专业群”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进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至新高度,为周口乃至河南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新质生产力人才培育的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招生对象

  1.已通过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的考生。

  2.已通过河南省2025年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报名的考生。

  招生专业及计划

  2025年单独考试招生专业为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数控技术、室内艺术设计、港口物流管理,总计划700人,分专业计划经审核确认后,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布。

  依据报考生源情况,专业招生计划可进行适当调整。单独考试招生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调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批次统招计划。

  考试内容与形式

  1.文化素质考试:中职毕业生和社会考生参加文化素质考试。文化素质考试以《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考试方式为笔试,重点考查考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语文100分、数学50分、英语50分,总分为200分。高中生文化素质考试原则上采用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根据考生高中学业水平中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目的成绩等级进行赋分,赋分标准为:

  ①2022级前(不含2022级)的考生:A-D级分别按90%、80%、70%和40%进行赋分,作为考生相应科目成绩。

  ②2022级后(含2022级)的考生:A-E级分别按90%、80%、70%、60%和40%进行赋分,作为考生相应科目成绩。 

  2.职业技能测试:中职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测试。职业技能测试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为基本依据,考试方式为面试和现场操作,重点考查考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分值为200分。

  3.职业适应性测试:高中毕业生、社会考生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考试方式为面试,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科学素质、职业潜能和职业倾向,分值为200分。

  4.退役士兵考生可申请免文化知识考试,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面试,面试分值为 200 分。将依据面试成绩进行排名,并按此排名确定录取结果。

  申请享受免文化素质考试的退役士兵考生,需按照《河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豫考普【2024】29号)要求进行“资格条件申报”。尚未进行“资格条件申报”的退役士兵考生,可于2025年3月20日至3月21日到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办理补申报手续并完成资格审核。

  报考流程

  1.志愿填报:2025年4月15日9时至4月16日18时

  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https://pzwb.haeea.cn)进行网上志愿填报。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只能填报一所高校志愿,并可以进行不超过两次的志愿修改,以网上最后一次保存的志愿为准。

  2.考试时间:4月21日,上午文化素质考试,下午职业技能测试或职业适应性测试

  3.考试地点:周口城市职业学院

  4.考试形式:学校自主组织

  5.考试内容:

  ①高中毕业生:职业适应性测试

  ②中职生毕业生:文化素质考试+职业技能测试

  ③社会考生:文化素质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

  ④退役士兵:职业适应性测试

  6.成绩查询:关注学校官网,单独查成绩

  官网:https://www.zkcszyxy.com/

  电话:0394—2600666  2900666

  地址:河南省周口市建设大道东段19号

  邮编:46600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