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从小重视孩子生存教育
“莫说幼儿不会系鞋带,许多大学生连袜子都不会洗。”昨天报道《小孩“苹果”玩的溜 碰上系鞋带就犯难》引发热议,许多读者表示身边就活跃着“高智商,低生存”一族。
“如今的一些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弱。出门在外都是衣着光鲜靓丽,但寝室却是另一番景象。”昨天,武汉工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大一辅导员侯欣说,有些男生寝室实在“惨不忍睹”:袜子、衣服堆积如山,泡面盒随处搁,寝室里夹杂着各种异味。
侯欣说,前几天检查寝室时,还遇到一位家长正帮儿子换床单、被套,并准备将儿子一个星期的脏衣服打包带回家。大学里,像这样的“保姆型”家长并不少见。
“这和家庭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桂贤娣说,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们过于溺爱孩子,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一次,她在操场上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急急忙忙地追前面的小女生,却怎么都跑不快,还险些摔跤。她把小男孩拦住仔细查看,发现孩子的内裤横在膝盖上,原来是上完厕所忘了提。
江汉区大兴路实验幼儿园教师伍熙娟说,部分家长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狭隘,认为只有看书、识字才叫学习,而一些电子产品的学习软件正好迎合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她并不反对用电子产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家长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对于学龄前儿童,每天最好不要超过30分钟。
此外,0~6岁正是孩子动作发展的敏感期,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如果家长为了省时、省事,或是怕孩子能力达不到而事事代劳,这种“好心”未必结“好果”。家长应该抓住这一敏感期,转变观念,把动手学习的机会留给孩子。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家梅志罡教授认为,现代社会是高度信息化开放的社会,家长们购置一些新潮的电子产品无可厚非,幼儿接触多了,会玩是理所当然的。从调查结果来看,215名小朋友中,只有两成的孩子会系鞋带,这反映出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忽视了对孩子的生存教育和养成教育。这不是孩子能力的问题,是家长们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包办代替所致。一味的包办代替,实质上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从小注重对孩子生存能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武汉晚报)
![]() |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
扫一扫 关注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