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江汉大学举行2023年教师节庆祝大会
2023-09-11 10:15:00
作者:
  “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9月7日下午,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江汉大学在师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2023年教师节庆祝大会,60名新入职教师用铿锵有力的誓言开启了在江大教书育人的新征程。
图片
  江汉大学党委书记覃道明以《好老师是学生对母校最美好的永恒记忆》为题,号召学校广大教师争做好老师,让三角湖、未名山真正成为广大校友最美好的永恒记忆。校长景新华主持庆祝大会。
  庆祝大会上,覃道明、景新华、张红星、李卫东、贾永胜、刘继延等全体校领导和谢先启院士为新入职教师代表佩戴校徽。谢先启院士为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颁奖。本科教学校长奖获得者党委学工部张晓松、医学部邱文洪,提名奖获得者法学院赵立新、人工智能学院陈刚、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晋梅,2023年度“荆楚好老师”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梁济元、湖北省先进工作者光电材料与技术学院刘继延、武汉市先进工作者附属医院刘建华、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智能制造学院甘来和医学部刘小亚依次上台领奖。新入职教职工为光荣退休教职工代表献花。
  老中青4名教师走上讲台分享了在江大的故事,或分享教师生涯的酸甜苦辣,或畅谈来校的初心与使命,或讲述来校时的难忘经历,或探讨如何让“爱”使教学更精彩,激起现场老师们的强烈共鸣。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若要给予学生一捧学术甘醇,老师就必须拥有汩汩滔滔之源。”2023年度“荆楚好老师”梁济元分享了育人心得。他深有感触地说:“在教书育人中多花些心思,将学生们打磨成无暇的璞玉,是何等值得骄傲和荣耀的事情。”新进人才代表黄海泉表示,要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脊梁”作用,在培育师资队伍中发挥“导师”作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学校培育更多中青年教学和科研骨干力量。新入职教师易子榆用“感染”“感动”和“感谢”3个词分享来校后的感受。退休教师音乐学院纪露教授回首40年职业生涯,感叹道“之所以能够在声乐教师这个岗位取得一些成绩,主要源于对专业的 ‘爱’, 而将‘爱’的能量释放和传递的平台,正是每一个工作过的岗位,尤其是江汉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系”,说到此处,她喜极而泣,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纪露勉励青年教师,“要保持热爱,做纯粹真诚的自己,你的执着与坚定,终将助你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一个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作为自己的母校,凭的是成绩;母校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靠的是老师。在题为《好老师是学生对母校最美好的永恒记忆》的讲话中,覃道明首先代表学校向全校老师致以节日的祝福,向受到表彰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新入职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欢迎!围绕“学校、学生与教师”这个话题,覃道明说,当我们每个人回想自己在母校度过的青葱岁月时,总会有可亲有爱的老师在记忆深处闪着光。老师不仅影响了学子们的学业,在每个人的成长进步中,老师的作用也无处不在。一个学生选择什么样的大学作为自己的母校,凭的是成绩;母校能给学生留下什么样的记忆,靠的是老师。我们的学生走进江汉大学,是因一时的高考分数,而要他们终生铭记江汉大学,则要靠好老师。江汉大学很年轻,一路走来,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和校友认同,就在于每一个阶段都有一批又一批优秀老师。
  在分享了学校优秀教师感人至深的育人故事后,覃道明表示,他们只是学校众多优秀老师群体中的代表。尽管他们的事迹不尽相同,但都深刻诠释着人民教师的神圣、教师职业的荣耀。有这样一批好老师,是江汉大学的光荣,是江大学子的幸福。他强调,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追求崇高,就是选择了点亮希望。做一名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孜孜以求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的重要论述,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覃道明提出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德要高,身须正。师者,为师亦为范。好老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既来自于学养学识和能力素质,更取决于人格风范和道德情操。如果老师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不过硬,甚至总出问题,就会斯文扫地,那就更谈不上承担立德树人使命。好老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社会的规范、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学生不仅把老师看作是学习的榜样,也会在行为方式上自觉不自觉地效仿追随老师。作为老师,就要在言行举止上让学生肃然起敬,在能力素养上让学生心悦诚服。“师道不立,其教不成”,育人育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学生从心底认可老师、尊重老师,根本在于老师的德与才。好老师既要为“经师”、更应为“人师”,既重教书、更重育人,既用言传、更以身教。要立德修身、润己泽人,以高尚的道德品格、言行规范,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培养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第二,既要授业,更重传道。教育和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授业解惑,更在于传道树人。“传道”是第一位的。“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业”是规律指导下的方法。“道”是主干,“业”是分枝。“干壮”才能“枝繁”,“枝繁”反哺“干壮”。好老师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必须掌握扎实学识,授好学生生存之“业”。“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作为老师,如果基础不牢、储备不足、视野不宽,站位三尺讲台必然捉襟见肘。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潭水,并且还必须是一潭活水。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好老师必定是终身学习的楷模。要面向学术前沿和科技创新,面向时代需要和现实需求,善于更新知识体系,善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做一个好老师,就要成为让学生学到先进知识、掌握生存本领、弄通解决问题办法的源头活水。好老师既是追梦者,更是筑梦人,有大爱才能堪称“大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大多会过时、会被遗忘,但传给学生的为人处世之道,却会让他们终生受益。触及灵魂深处的教育,才能真正让学生记忆一辈子、鼓舞一辈子。好老师不仅要做教育事业的追梦者,更要成为学生的筑梦人。今天的学生,是明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做一个新时代的好老师,就要用真学问、真本领,用涵养、用大爱,竭尽所能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第三,要有信念,有情怀。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人无志不立,教师所立之志,不仅关乎教师自身,更关乎文明传承、关乎民族希望、关乎国家未来。要牢固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与抱负,时刻牢记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到教学科研之中,落实到行为规范之中。好老师要有大格局。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只有胸怀大格局,才能做好具体事。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把准站稳根本立场,更好地认知世界、理解世界、表达世界,在宏观上引领学生,在微观上指导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好老师要有大情怀。情怀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教育情怀是对教育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源自对教育事业深沉的爱。拥有这份情怀,老师就不能仅仅关心眼前的自身利益,也不仅仅只是当作谋生的职业,而是忠于事业、甘于奉献,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去守望教育这方圣土,努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要有大智慧。塑造人的崇高事业,是智慧的事业。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我们面对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习惯、性格爱好各不相同,要善于用新思想新思维,去构建教育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成长的难度,用源源不断的爱心感化人、激励人,用积极向上的平常心引导人、培养人,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发展。
  覃道明最后强调,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大学。好老师是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江汉大学进入合并组建新十年,面临着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老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源源不断涌现大批优秀老师,是建设高水平城市大学的呼唤,是广大江大学子的期盼。我们要在学校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大力培育躬耕教坛、潜心育人的优良生态,让江汉大学真正成为优师汇聚、名师辈出的新高地,让三角湖、未名山真正成为广大校友最美好的永恒记忆。
  据悉,围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教师节主题,学校相关单位在开学伊始和教师节来临之际,组织开展了走访慰问、教师代表座谈会、宣传优秀教师典型等一系列庆祝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新入职教师、优秀教师代表、荣退教职工代表及各学院(部)、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教师节庆祝大会。(通讯员:赵蔚 何明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