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外语与艺术学院西班牙语专业外籍教师Ruben以“西班牙传统美食土豆饼(Tortilla de patatas)制作”为主题,在综合楼J218教室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堂语言文化实践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语言强化——文化互动”的多元设计,构建起语言学习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的教学场景。
课程开始,Ruben老师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邀请多名同学上台用西班牙语阐述烹饪安全规范。从刀具的正确握持方式到热油防溅的操作要点,学生们结合课前预习内容,梳理好实际操作的注意事项。“通过自主归纳安全准则,学生不仅能深化专业词汇记忆,更建立了规范操作的思维框架。”Ruben老师在点评环节强调。这种“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互动模式,将语言应用与安全规范同步内化,为后续实践奠定了扎实基础。
进入实践环节,师生遵循西班牙土豆饼的传统工序:土豆切片、低温油炸、蛋液混合、双面煎制。Ruben老师全程以“西班牙语+中文”的双语指导操作细节,重点解析“滤油(filtrar el aceite)”“翻面(dar la vuelta)”等动作的专业表达。学生通过动作记忆深化词汇理解,此外,学生们在土豆饼传统配方的基础上,创新融入豆瓣酱、香菇酱等中式调料,创造出兼具两国风味的改良版土豆饼。跨文化创新不是颠覆传统,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对话。Ruben老师借此拓展“融合菜(Cocina fusión)”“调味平衡(Equilibrio de sabores)”等词汇表达,实现语言能力与跨文化思维的双重提升。
课程将语言应用贯穿全程。在滤油、摆盘等环节,学生运用条件式、命令式等语法结构完成操作指令;分享成果时,则使用过去时态描述制作过程。完成烹饪后,师生利用饮料、餐具等道具进行美学摆盘,将语言表达延伸至餐桌礼仪的内容,实现语言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立体化培养。
课程尾声,师生围坐分享劳动成果,Ruben老师引导学生用西班牙语复盘操作流程,并针对语言表达进行即时纠音与语法指导。课后,师生分组合作完成厨具清洁、垃圾分类及教室整理工作。
此次西班牙语专业语言文化实践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语言强化——文化互动”的教学架构,突破传统语言教学模式。未来,外语与艺术学院持续推进专业教学与劳动教育、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路径。
(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李可纯)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