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从“最美产业教师”到创新领航者,一位“双师型”教师的跨界育人路
三尺讲台上,他把SQL语句变成企业级项目案例;实验室里,他参与研发的“WDU可视化流程引擎系统”驱动着工厂数字化转型;在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他设计的AI编码培训让开发效率提升30%-40%;而在崇阳县白露村的教室,他捐赠的启蒙图书点亮了乡村孩童的生活梦想——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波,这位荣获湖北省“最美产业教师”称号的教育工作者,用十年坚守打通了“教学-科研-产业-公益”的全链条。
课堂革命:把生产线搬进实验室
“张波老师的课程教学充满了活力,班上的同学都喜欢上他的课。”2023级物联网专业同学介绍,张波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会结合自身科研工作中的实例,让他们见识很多前沿的知识,收获很多。“有的时候,张波老师像是与我们一起探讨学术问题的伙伴。”当传统教学还在讲解基础语法时,张波已将省内外企业的真实业务数据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张波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以实际项目做引导,给学生讲解和分析知识点,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很高。同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张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他每学期都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布置不同层次的项目作业,通过一对一的项目辅导,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对未来感到迷茫时,会找到张波求助。他理性的结合学生的个人特色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学生的生活、创业和科研答疑解惑。“在洽谈项目的工作中,偶尔能碰上不少毕业的学生,还能与他们一起交流与探讨专业建设。”看到不少优秀的学生继续在计算机行业中前进,张波心里很欣慰,这也是他潜心教学的动力。
几年来,张波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近30个。在2025年6月“智汇AI·赋能未来”交流会上,张波带领与会企业代表参观了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网络空间安全实验室等特色平台,企业代表对学院“校企共建、实战育人”的培养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技术报国:“科技副总”的攻坚使命
张波密切贴近社会发展,将大数据信息化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张波和所在的武汉东湖学院大数据团队研发的“WDU可视化流程引擎系统V1.0”等系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WDU可视化流程引擎系统V1.0”等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大量、动态和非结构化的数据,提高数据的整理能力,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他为湖北卫汉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搭建数字平台,技术总监徐芸说道:“我坐在办公室里面就能清楚地知道,我所有现场的生产状况,(产品)不良率,包括订单量、设备使用情况。”。在实际运用中,该系统通过对客户的消费数据进行定向分析,从而反馈给客户更有“温度”的推送,帮助企业客户服务更加精准化。
“通过我们的科研促使生活变得更便捷和高效,这让我感到自豪,也是我潜心科研的动力。”信息数据化时代已成大势所趋,张波所在的武汉东湖学院大数据团队经过多年发展,已和多家政府、科研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数据孤岛导致资源利用率不足。”2024年担任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的张波在诊断中指出。他实施三步战略:构建统一数据中台、开发调度引擎降低物流成本、引入AI编码培训,IT部门效率提升30%-40%。
在湖北卫汉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张波带领团队采集12万组参数开发“涂层固化预测模型”,将良品率从82%提升至96%。他在2025年湖北省《民营经济促进法》研讨会上提出转型路径,被报道为“特聘专家”。
近期,张波团队的《基于MEC的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获湖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第六届职工创业创新比赛“优秀创新奖”。2025年,张波在江夏首届技术经理人大赛357名参赛者中晋级决赛,荣获江夏组二等奖。
乡村振兴:党员教师的“爱心代码”
2025年7月8日,张波向崇阳县白霓镇白露村“爱心托管班“捐赠了个人精心挑选的100余册图书,希望为白露村的孩子们送去“精神食粮”,寄托着对孩子们未来的期许。
在武汉东湖学院“捕梦计划“志愿服务队活动中,他持续参与乡村教育。张波走进乡村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人工智能科普课“AI小课堂探索智能世界”。课堂上,孩子们被深深吸引,积极参与互动。他从AI的起源讲起,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起源和简要发展历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AI目前的主要功能,如图像识别、语音助手、数据分析等。他结合日常场景中的常见案例,如智能音箱、导航软件、推荐系统等,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AI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他还向孩子们传授了AI使用的基本方法,并强调了在AI时代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护个人隐私、正确对待AI工具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踊跃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近期,在湖北省教育厅联合《楚天都市报》共同主办的“甘当发展店小二——寻访最美产业教师”活动中表现优秀,张波荣获“最美产业教师”荣誉称号。他正带领团队攻关人形机器人“手眼协同”算法,以武汉东湖学院计算机软件研究所所长身份开展产学研合作。
“当产业教师的最大幸福,是看见学生用你传授的技术创造出超越你的成果。”每一次项目的成功或失败都是一种历练,都在为下一个项目做铺垫。张波深知,科研这条路很长很苦,但是走的越远,风景越独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