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南国:武汉大学学子与乡村振兴的绿色对话
在蝉鸣渐起的荷风七月,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组织80余名学生成立“电脉织南网·绿流兴千乡”校级精品暑期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电力事业的探索热忱与对乡村发展的深切关注,分赴粤滇黔桂四省,沿着智慧电网的绿能脉络深入田家地头和百姓农家,感受现代电力系统的脉动,探寻绿色电能如何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广东:粤韵电辉耀城乡
广东分队先后前往广州和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地,深入调研城乡电网差异化发展模式。在广州电力展示馆,团队成员通过曾志同志革命历程专题展区,深入学习了老一辈电力人在南粤大地的坚守与担当,并重点调研了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电网建设历程。在韶关乳源瑶乡,分队实地考察了桂头供电所“光储直柔”系统在山区电网中的应用,以及“渔光互补”模式对当地养殖产业的赋能成效。

云南:云岭智电连村寨
云南分队在学院电力电子系党支部书记孙建军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了云南电网人才发展中心、政务电力智慧服务厅以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现代化供电示范区(百草村)和城中村规范化供用电治理示范区(高朱新村)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边疆地区电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模式。调研期间,实践队与昆明供电局举行2场座谈会,并前往西南联大旧址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深刻感悟电力发展的精神传承。

贵州:黔山绿电润田畴
贵州分队在学院尚磊副教授的带领下,先后前往贵州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贵阳供电局、开阳产业园(松源富硒茶叶公司、双壶堂药业)、毕节黄泥塘镇供电所以及毕节烈士陵园开展调研,深入了解黔贵大地电力发展与山地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调研期间,队员们与电力科研机构及供电单位举行座谈,并前往毕节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活动,在庄严肃穆中感悟先烈精神与当代电力人的担当,深刻认识到贵州绿电发展需扎根山地肌理,方能滋养田间希望。

广西:八桂电韵兴乡业
广西分队先后前往宾阳产业一线(鸿发米业、稻花香里综合能源站、古辣街)、电力设计院、智能变电站及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调研,深入了解电力与八桂大地产业的深度融合模式。队员们在产业一线见证电力赋能产业发展、电力设施提供坚实支撑,在民族博物馆感悟文化与供电服务的呼应,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与多元文化的结合让电力为乡村产业注入持续动能。

从韶关乳源的微电网模式到云贵高原的村寨线路,从岭南乡野的分布式能源到壮乡田畴的特色供电模式,电力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紧紧相连。城市电网的规模与技术在升级,乡村电力的模式与路径在创新,这其中变的是供电的方式、覆盖的范围与应用的场景,始终不变的则是电力人扎根一线、服务民生的赤诚,是绿电向着乡野延伸、助力乡村振兴的坚韧。电力事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单一的技术复制,而是与每一片土地的肌理、每一方百姓的需求深度交融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让光明与希望真正照亮千乡万村。

据悉,今年暑期,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共组织近50支实践队奔赴祖国各地70余家企事业单位,500余名学子踏上实践征程,从电力行业基层到美丽乡村建设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一次次绿色对话中解密乡村振兴的能源密码、铸就强国有我的青春力量!(通讯员:徐志凌 郑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