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以五育融合绘就青春实践画卷
每年暑期,湖北工程学院师生组建多支实践团队深入基层一线,驻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7月初,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为主线,围绕文化传承、安全科普、乡村教育等主题,组建了20支特色实践团队,涵盖红色教育、安全教育、艺术赋能等10个重点方向,分赴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湖北省孝感市各县(市、区)及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实践团将育人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用青春力量赋能地方发展。
德育为先,实践团队将品德培育与思想引领深度融合,筑牢青年思想根基。
“国之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进新疆克州布仑口乡的村委会活动中心、社区广场及边境派出所,以云梦秦简为蓝本原创话剧《国之喜》,再现秦朝官吏“喜”奉公守法的故事,将两千年前的“为吏之道”与新时代作风建设相呼应,为戍边民警、护边员、驻地解放军官兵和干部群众送上兼具艺术感染力与思想引领性的“文化大课”;在克州奥依塔克镇恰勒玛艾日克村的课堂上开展“孝文化”“我的家乡”“一封家书”主题班会,分享美德故事,让家国情怀在互动中自然生长。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启芯程”小分队走进孝感市孝昌县党建教育基地,参观红色展厅、重温入党誓词,强化理想信念,汲取前行力量。孝昌县花西乡政府会议室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与当地干部围绕“基层干部应向上发展还是向下扎根”激烈辩论,在思想交锋中深化对基层工作“从乡土实践到全局视野”的理解;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中心小学教室内,经济与管理学院“映山红”支教团讲述“开国大将”徐海东等革命先辈事迹,用“大别山精神”浸润童心;孝感市孝南区车站街道胜利社区活动中心里,机械工程学院“科普引航,青春聚力”暑期社会实践队利用3D打印技术,指导社区儿童制作伟人小型雕像与红色地标模型,并教学涂绘国旗,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

智育为基,实践团队将多元知识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搭建能力成长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童梦同行”社联合孝感市孝南区青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孝感市交通运输局在孝感市高新区丹阳办事处同升社区开展“多彩同升,乐在暑假”夏令营,活动涵盖趣味学习、非遗体验等内容,为孩子们打造集知识与乐趣于一体的暑期课堂。数学与统计学院“彩虹圆梦“小分队携手孝感市志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丹阳办事处三利社区开设暑期儿童“爱心托管班”,精心策划课程、辅导课业、组织兴趣活动,有效缓解社区家庭“看护难”问题;机械工程学院“科普引航,青春聚力”暑期社会实践队关注乡村儿童生理教育,在胜利社区暑期儿童“爱心托管班”中特别策划“成长小课堂”,邀请孝感市中医医院医生用讲授青春期身心理健康知识。经济与管理学院“映山红”支教团成员化身“科学引路人”,在黄站镇中心小学带领孩子们叩问自然科学,借助视频展现虹彩霓光等现象,激发探索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国之喜”文化传承实践团在新疆克州精准推普,为学龄儿童设计拼音游戏夯实语言基础,为少数民族干部开展普通话等级测试专项辅导,通过现场示范、互动练习提升表达能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花西乡校正当地学生及基层干部的普通话发音,助力规范用语习惯养成。
体育为要,实践团队将运动锻炼与安全素养有机结合,强健体魄锤炼意志。
机械工程学院“科普引航,青春聚力”暑期社会实践队联合孝南区红十字会在胜利社区暑期儿童“爱心托管班”开展溺水急救演练,将防溺水要点编写成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水母漂”“呼救手势”等动作,设计成完整手势舞。志愿者们逐节分解教学,帮助孩子们提升肢体协调性,并培养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花西乡中心小学开展特色体育活动,退役大学生以军营标准示范基础拳法,直拳出拳有力、摆拳弧度精准、勾拳发力迅猛,指导孩子们模仿练习;《左手右手》手势舞教学中,志愿者协助孩子们和着歌谣做拉手、伸展等动作,在整齐律动中传递协作精神,让体育的活力与魅力在乡野间充分展现。经济与管理学院“映山红”支教团在黄站镇中心小学开设趣味运动课程,结合乡村孩子的活动特点制定特色项目,跳绳竞技时锻炼反应能力,接力长跑时凝聚集体力量,让“健康成长”的理念扎根在孩子们的心底。
美育为魂,实践团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创意精彩碰撞,培育审美感知素养。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花西乡中心小学搭建“艺术工坊”:在植物拓印课上,陪伴孩子们用田埂边的野花、稻叶、狗尾草,在手帕上印出深浅不一的纹路,留住自然印记;山水画课上,指导孩子们勾勒家乡的荷塘、玉米地,让熟悉的乡土元素在笔尖绽放;非遗剪纸课上,带领孩子们从折纸到镂空,使一张张吉祥窗花和小动物图案逐渐成型;皮影戏课上,手把手教授提、拉、抖等技法,让皮影在幕布上“活”起来,带孩子们感受非遗的独特韵味;声乐课上,组织“赤子情怀永向党”合唱活动,放慢节奏教孩子们学唱《我的中国心》,童声悠扬,飘向远处的田地间。经济与管理学院“映山红”支教团在黄站镇中心小学开设“扭扭棒编织”“石膏娃娃涂色”等创意实践课程;马克思主义学院“童梦同行”社在同升社区,组织孩子们绘制哪吒帆布袋。志愿者们通过实物展示、材料分发与现场教学,引导孩子们将童真创意具象化表达,在动手创作中激发艺术表现力,播撒感知美的种子。

劳育为本,实践团队将实践服务与急救教育融会贯通,强化劳动安全保障。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启芯程”小分队走进孝昌县花园街道桃源社区,讲解“飞线充电”隐患、普及漏电防护知识,义务检修居民电饭煲、电风扇等小家电,让专业技能直抵群众需求;走访调研孝昌县多家电子信息类企业的智能制造车间,了解技术专利布局与人才发展战略;参与孝昌县科技和经信局座谈,学习产业升级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政策,在实践中衔接理论与实际。经济与管理学院“映山红”支教团联合黄站镇综治中心开展反诈志愿服务,发放孝感市公安局编印的《反诈口袋书》,用方言讲解常见骗局,手把手帮老年人在手机上设置“国家反诈中心”APP预警,“国之喜”文化传承实践团踏上4600米的布仑口边境的巡边路,跟随着戍边民警走过碎石、翻越山梁,在高原环境中亲身体验守边艰辛,用脚步丈量国土,感悟“扎根边疆、奉献祖国”的深意。将急救教育纳入劳动教育必修课。湖北工程学院王清珍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指导老师在恰勒玛艾日克村的课堂上演示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花西乡中心小学消防演练中教学灭火器使用与初期火灾扑救,在急救包扎课上示范三角巾、绷带使用方法,提升安全防护技能。
当青春的足迹印刻在边陲哨所与阡陌乡间,当知识的星火点亮了童真眼眸与社区角落,湖北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将德育之光辉、智育之启迪、体育之强健、美育之熏陶、劳育之锤炼的种子播撒在基层沃土,更在服务奉献中汲取了成长的养分,淬炼了担当的筋骨。深入乡野、融入社会,青年学子们以赤诚之心感知时代脉搏,用实干之行回应家国所需,生动诠释着“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深刻内涵。(通讯员:薛璟鑫)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