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建领航十载帮扶路 校地同心共筑振兴梦
2015年,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派出的首支驻村工作队踏着泥泞,走进了神农架林区阳日镇阳日村,在这片青山绿水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十年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到教育赋能点亮山村,从“神农五谷”扎根沃土到写生基地激活山水经济,校地双方以“双向奔赴”的姿态,在鄂西山区共同描绘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图景。
自2015年首支驻村工作队踏上征程,至2025年展现的乡村善治新画卷,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笔,在阳日村的山水间写下了"校地融合"的十年答卷。党建领航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转化为深入基层的走访足迹、化解矛盾的智慧行动,以及党员与群众之间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
治理创新筑根基 三级联调显效能
湖北建院始终把定点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从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出发,着力构建“党委领导、专班落实、全员参与”工作体系。

十年来,学校累计召开党委专题会议30余次,领导班子开展实地调研40余次,投入专项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千余名党员师生投身驻点村的实习实践活动。省、厅及林区领导多次前往阳日村指导工作,使党的领导坚实地扎根于阳日村乡村振兴的核心阵地。
凝聚红色力量深耕沃土,“党建+”在帮扶征程上迸发活力。精心打造以“党建引领桥”“治理连心桥”“产业振兴桥”为核心的“三桥联动”党建品牌,驻村工作队参加村党支部学习活动,分享党建经验做法,不仅为阳日村的产业发展精准“把脉问诊”,还指导村“两委”班子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机制。
党建经验从会议室走向田间地头,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也应运而生。驻村工作队深耕基层治理,协同镇村构建“三级联调、四网联防”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高效化解邻里摩擦、家庭纠纷、土地产权、基础设施损坏等各类纠纷5起,成为湖北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也是党建引领乡村善治的生动注脚。
实践深耕育沃土 红色宣讲润心田
校地双方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搭建党员交流平台,充分做好结合共学、活动共办、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青年学生走进乡村。

他们既参与乡村发展规划、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开展、直播助农等实务,构建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双向奔赴”。
在师生们躬身实践、服务乡村发展的同时,高校党建经验也在基层土壤生根发芽,推动校村共建迈向更深层次。制定《阳日村党建工作建议书》,建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志愿服务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更富活力,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双向成长”。

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在阳日村的沃土中交织共进,理论滋养的春雨也随之润泽乡间。学校组成以校领导、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为主体的“红色宣讲团”,把搞好学习教育活动与驻村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为阳日镇、村累计讲授党课,覆盖党员干群648人次。
十年携手,初心不改。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犁,在阳日村的沃土上深耕不辍,让组织堡垒扎根山野,让红色基因融入乡魂。未来,那抹跃动的红色仍将化作燎原星火,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继续点亮鄂西山区的万家灯火,绘就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新篇。(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