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江护源 踏浪护渔 武昌工学院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投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2025年7月,武昌工学院学子组建三支实践团队分头行动:由校团委学生会、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联合组建的“‘江’心比心,‘渔’你同行”团队,沿长江顺流而下,赴湖北宜昌、枝江、荆州等地;由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的“清涟护源”志愿队溯江而上,深入安徽芜湖区域;由经济与管理学院组建的“青绘碧水,河我同行”实践团则在湖北宜昌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三支团队均用一周时间,将社会实践的“课堂”设在长江沿岸,以青春脚步丈量母亲河,用专业知识与青春热忱,为长江“共抓大保护”战略写下生动注脚。

在活动中,“‘江’心比心,‘渔’你同行”团队奔赴长江湖北段的宜昌、枝江、荆州等地,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调研“退捕-安置-发展”全链条治理成效。团队走访多地相关部门,详细了解多级联动机制、“科技+监管”体系等在退捕禁渔工作中的实施进展;与荆州市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座谈,递交专项方案并达成合作意向。同时,队员们走进科普展览馆,面向公众系统讲解长江生态保护举措,并在公共空间开展禁渔政策宣传。此外,团队还在宜昌424公园、荆州滨江公园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民意,为政策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同期,“清涟护源”志愿队挺进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芜湖,在这片生态治理的热土上探寻水资源保护之道。队员们走进三峡智慧水管家公司,解码“控源-截污-治河”的系统治理方案;漫步芜湖博物馆与滨江公园,追寻长江与城市共生千年的历史脉络,深刻领悟守护水源的文化深意;探访污水处理厂及尾水净化生态公园,亲睹科技赋能下污水化清流的奇迹,体悟自然净化与生态修复的深层智慧;深入芜湖镜湖社区,通过访谈与问卷调研,引导居民增强长江大保护意识,为守护母亲河播撒绿色种子。

“青绘碧水,河我同行”实践团在宜昌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团队首先与点军区农业农村局进行深入座谈,详细调研长江禁渔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渔民转产难点与监管挑战,深刻体会到“科学施策与民生保障并重”的生态治理智慧。在艾家镇,队员们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入户调研,通过问卷访谈记录村民真实感受:既欣喜见证“水质改善、生态恢复”的禁渔成果,也客观反映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参访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时,团队成员在“立规之地”石刻前驻足凝思,从详实的生态监测数据中领悟“共抓大保护”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强化了守护母亲河的使命担当。活动收官之际,团队创新采用“云端直播+实地行动”模式,在滨江公园同步开展环保宣讲与垃圾清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环保担当。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将专业知识深度融入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生动诠释了青年学子守护母亲河的赤子之心。他们勇当绿色传播者、生态践行者,以扎实行动为长江保护注入青春动能。这支青春力量不仅为守护一江碧水贡献了创新智慧与专业价值,更在实践中推动环保理念从认知升华为全民行动自觉,以知行合一的担当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通讯员:吴柳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