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石榴籽”红色解码实践团赴红安寻根
巍巍大别山传承红色基因,莘莘学子行凝聚民族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8月19日至22日,学院集结各族学生组成“石榴籽”红色解码实践团,共赴湖北红安革命热土,以青春脚步丈量红色历史,以团结之行共践初心使命,深刻感悟各族儿女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崇高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在历史回眸中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成员首站来到李先念故居纪念馆。队员们在故居堂屋“三字经”家训前,低声诵读“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的朴素哲理。在展示李先念同志领导中原军区进行战略转移的展板前,大家共同回顾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追寻李先念同志从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
在庄严肃穆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实践团成员整齐列队,向革命先烈敬献鲜花,垂首默哀,重温入团誓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红安英烈。随后,队员们步入革命烈士纪念馆和革命历史纪念馆,在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厚重的历史照片前驻足观看,让大家对“坚守信念、紧跟党走,顾全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走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七里坪,实践团成员沿着长胜街徐徐前行。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旧址,大家好奇地观察着当年使用的货币和账本;在革命法庭内,大家认真研读着早期的法律条文;在列宁市经济公社旧址,大家仔细研究着当时的经济政策。沿途,队员们认真记录着每个旧址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故事,互相交流着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登上云雾缭绕的天台山,实践团成员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在山林幽壑间追寻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印记。队员们放慢脚步,细心观察着沿途的历史痕迹,在一石一木中感受着这片土地曾经的金戈铁马。虽然当年的战场已归于宁静,但大家通过实地探访,仿佛仍能感受到那段烽火岁月的历史回响。

深入一线调研,在知行合一中解码振兴之策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黄麻起义策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八一村。大家先后走访了方和明故居、“三同”书院等红色遗址,深入了解当地对革命历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细致调研红色旅游为村庄发展带来的实际效益。调研过程中,队员们与村委干部和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大家认真倾听村民讲述家乡变化,仔细记录下他们对乡村发展的期待和对大别山精神传承的建议,在一问一答间勾勒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现实图景与发展需求。
实践团成员随后来到秦基伟将军故居所在地——盐店河村。在将军故居内,那盏斑驳的煤油灯仿佛仍在诉说“从放牛娃到开国将军”的奋斗传奇。每一件简朴的旧物,都是一段凝固的光阴,无声地传递着革命年代的坚定信仰与壮志豪情。与此同时,队员们与村委干部展开深入座谈,聚焦如何将深厚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共同探讨以红色旅游引领、以将军精神铸魂的特色发展新路径,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实践团成员最后前往全国文明村,秦光远将军故里——观音阁村。大家首先瞻仰了观音阁村烈士纪念碑,现场聆听村委干部讲述秦光远将军的红色家书故事,见证一位老共产党员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的家国情怀。随后队员们和村委干部、村民就村庄发展路径展开问卷调查和深入探讨,大家认真记录村民对乡村发展的切身感受,并就传统村落如何在新时期激活红色资源、培育文明乡风等议题,与村民们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践行志愿精神,在服务奉献中彰显青春之为
弘扬大别山精神,不仅在于追寻历史的足迹,更在于付诸现实的行动。实践团成员将学习感悟转化为服务老区、奉献社会的具体实践,前往金沙河水库和金沙湖国际湿地公园开展“守护绿水青山”环保志愿服务。队员们手持夹钳和环保袋,顶着烈日沿湖岸徒步数公里,捡拾塑料瓶、包装袋等废弃垃圾,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汗水浸透了衣裳,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一次次弯腰拾取的身影,成为了绿水青山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次志愿服务不仅是对环境的净化,更是对队员们心灵的一次洗礼。通过亲身参与环境保护,大家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守护革命老区生态的责任与担当。

赓续红色血脉,在庄严承诺中笃定未来之行
此行虽短,情谊绵长;此志弥坚,初心不忘。本次红安之行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更是我们持续深耕红色社会实践的崭新起点。未来,学院"石榴籽"红色解码实践团将持续深入挖掘大别山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系列化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运用专业所长助力老区乡村振兴,为红色资源赋能发展提供青年方案。让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团结奋进中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热血赓续精神血脉,共同谱写无愧于革命先辈、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篇章! (来源: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