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昌工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
2025-09-16 09:58:00
作者:
  9月15日上午,武昌工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在学校运动场举行。武警武汉支队少校副政治教导员邵松同志出席典礼。校长李勇出席典礼并讲话。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方国平主持大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涂晓红为军训团授旗。全体校领导出席开学典礼。学校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体教官、新生辅导员,教师代表、老生代表、新生家长代表及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了开学典礼。
  晨曦微启,旗帜高扬,秩序井然的体育场,迎来了朝气蓬勃的2025级新生,为武工院注入崭新活力。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
  李勇发表题为《志存高远砥砺奋进》的讲话,代表学校向全体新同学表示诚挚祝贺和热烈欢迎,向悉心培育新生成长的家长和老师们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他指出,自2002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的武昌工学院,正以稳健的步伐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矢志为每一位怀揣梦想的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创造无限发展可能。
  李勇向大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希望同学们传承好家国情怀,自觉把奋进的脚步与国家发展的脉搏、民族复兴的进程同频共振,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在奉献“小我”中成就“大我”,在铸就“大我”中升华人生。二是坚持笃学慎思,求得真才实学。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时光,以勤学奠定根基,以慎思锻造智慧,以实践检验真知,让青春在求知与探索中绽放光芒,以真才实学成就人生理想。三是永葆奋斗姿态,不畏艰难挫折。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姿态,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用奋斗续写历史,用拼搏开创未来,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四是学以成人向善,涵养道德品行。希望同学们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让崇德向善成为人生的永恒追求,让立德修身伴随终身成长,最终成长为德才兼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李勇最后强调,未来已来,远方不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段充实而有力量的青春岁月,愿同学们四年后能自豪地说,在武昌工学院的每一天,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让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
  教师代表——会计学院副院长史琪教授发言。她以师长和朋友的身份,与同学们分享了三点体会:一是学会高效听课,更要敢于提问与表达;二是把握每一次实践机会,实现从“掌握方法”到“游刃有余”的跨越;三是“整合资源+高效管理”,打造个性化成长系统。她希望大家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用心完成每一次作业,勇敢尝试每一次实践,拥抱未知可能。
  老生代表——国际教育学院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陈林林同学分享了自己在学校的求学时光。她同时给学弟学妹们的求学之路提供了四点启迪与帮助:一是以梦为帆,规划领航;二是深耕专业,知行合一;三是拥抱挑战,锤炼品格;四是心怀感恩,与爱同行。最后她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不负少年意气、不负时代韶华,怀鸿鹄之志勇闯山海,携奋斗之姿乘风破浪。
  新生代表——智能制造学院202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陈浩男同学发言。他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秉承武昌工学院校训,以“厚德”为基石,培养品德;以“笃学”为动力,勤奋钻研;以“自强”为精神,挑战自我;以“求新”为目标,紧跟时代。在武工院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怀揣梦想,砥砺成长,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生家长代表——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王双双同学的家长王正来发言。他首先代表全体新生家长向领导和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2025级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大学是探索知识、塑造人格、追寻梦想的关键时期,他希望同学们勇敢迈出舒适圈,认真过好每一天,永远忠于真实的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教官代表——武警武汉支队董浩雄教官发言。他代表全体教官向同学们承诺:一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带好此次军训;二是举止文明姿态端正,维护军人良好形象;三是科学组织严格训练,保证完成训练任务。同时,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军训机会,树立“当标兵、争第一”的思想,自觉服从命令,刻苦训练,磨练意志,锤炼体魄,提高军事技能,学习部队优良传统,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和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成为祖国栋梁之才打下基础。
  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涂晓红为军训团授旗。
  青春灼灼,梦想滚烫,愿大家在武昌工学院,尽情萃取时光智慧。奋楫笃行,履践致远,欢迎新武工人,开学快乐!(通讯员:郭宇涵)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