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学院:这群“带画笔的帮扶人” 以“艺”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初秋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洞口村,晨雾未散,玉米地里已有动静。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马境蹲在田埂上,持速写本勾勒玉米拔节生长的模样——这是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工作队的日常。自驻村以来,这群“带画笔的帮扶人”以村为家、视民为亲,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艺术点亮乡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书写着温暖故事。
绘美乡村记:田埂间的“丹青手”
7月的洞口村,马境连续三个清晨蹲在玉米地旁,为《家乡的绿》写生。速写本沙沙作响,她将玉米叶的露珠、茎秆的挺拔揉进线条。村民王奶奶常提着凉茶和空心李子来招呼,起初村民好奇玉米有啥好画,马境便拉着他们聊播种、施肥,把丰收期盼化作画纸上的鲜活色彩。她把画室搬进村,油画里的玉米地藏着乡愁,村民总能认出自家田地。如今,《家乡的绿》挂在村活动室,马境仍在画青山、绿水与村民笑容,以笔勾勒洞口之美,助力乡村振兴。

暴雨抢险记:泥泞路上的“定心石”
七月暴雨突至,洞口村五组赵长云家屋后山坡滑坡,危及房屋。驻村工作队接报后,顾不上吃早饭便往山上赶,泥泞山路让鞋子深陷、裤腿满是泥水。原驻村第一书记刘锟一边安抚焦急的赵长云,一边召集队员与村干部设警戒线。随后两天,工作队与村民一同扛沙袋、挖排水沟,即便手上磨出水泡也不停歇。赵长云煮茶相送、欲备土鸡招待,均被婉拒。驻村期间,工作队还为受灾村民送物资、帮残疾村民修房屋、陪独居老人看病、给留守儿童辅导功课,以一件件“小事”凝聚民心。

直播助农记:田间地头的“卖货郎”
八月,洞口村水果玉米丰收,村民却愁于销量。队员黄飞鸿想到宜昌助农主播“波哥”,当即与村书记张先军带玉米样品,凌晨五点驱车一小时赴渔洋关镇洽谈。抵达后,众人顾不上擦汗,煮玉米、介村情,最终说服“波哥”直播助销。直播当天,工作队全员上阵:郭洪亮书记当“主播助理”搬玉米,马境现场绘玉米包装图吸睛,黄飞鸿在田间协调采摘打包。镜头里玉米堆成小山、村民笑开颜,镜头外订单不断,700斤玉米当日售罄。村民感慨:“以前怕卖不出去,现在工作队帮搞直播,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美育润心记:乡村里的“艺术课堂”
九月初,洞口村乡村美术馆建设现场,工作队与村干部一同布置画作。墙上既有湖北美术学院师生捐赠的作品,也有村民创作的乡土画作,青年讲师的《长乐坪村夜》尤为显眼,深沉色调与灵动笔触勾勒山村暮色,村民称“画的就是家门口”。每到周末,村委会活动室变“美育课堂”,队员教孩子画水彩、做手工。村里10岁孩子原本内向,课后渐渐开朗,还将《烤烟基地》送给工作队,期待道:“以后我也要用画笔把洞口村画得更美丽!”艺术既扮靓乡村,也滋养村民内心。

包装焕新记:农产品的“颜值设计师”
解决玉米滞销难题后,工作队深知乡村振兴需“种得好”更“卖得好”。他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农产品设计专属包装:给葛根粉定制印上土家族传统纹样的礼盒,为土家腊肉设计带有乡村风景的真空包装袋。普通农产品换新装后成“网红特产”,工作队还对接学校工会推进“消费帮扶”,今年上半年便助村民售出农产品超10万元。看着村民拿卖货款时的笑容,大家明白,小小包装设计不仅提升农产品价值,更拓宽了致富路。

从田埂间的写生笔触,到直播间里的助农身影,从乡村美术馆的斑斓画作,到农产品包装上的特色纹样,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以“艺”为桥,将艺术之美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仅用画笔为乡村披上“美丽外衣”,让青山绿水、田园风光成为看得见的风景;更以艺术为纽带,唤醒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让美育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传统纹样在农产品包装上焕发新生。
艺术之于乡村,不仅能如春风化雨般润泽乡村的外在风貌,为其披上美丽的“面子”;更能像潺潺溪流一样,悄然滋养村民的内心世界,筑牢乡村文化的“里子”。在洞口村,艺术让产业更有活力,让文化更有温度,让村民更有盼头。未来,这支“带画笔的帮扶人”队伍还将继续扎根乡土,以更多元的艺术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让洞口村既有“产业旺”的雄厚底气,又具备“文化兴”的深邃灵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通讯员:黄飞鸿 王源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